第5部分(2 / 4)

小說:歷史的進退 作者:攝氏0度

光緒皇帝究竟是否確實病重。而且,國內亦輿論譁然,尤其各地紳商紛紛發電,有時甚至數萬人聯名,要求慈禧歸政,確保光緒平安。面對強大反對,慈禧只得打消謀害光緒的主意。但她又於心不甘,打算“廢掉”光緒,另立新帝。但這廢立之事仍需試探外國的態度,而慈禧等守舊派與洋人交惡,無從打探,於是與李鴻章私交不錯的榮祿便走訪李鴻章,請李打聽外國人的態度。李鴻章認為自己東山再起、重獲大權的機會終於來臨,便不失時機回答說,這是內政,如果先詢問外國人的態度有失國體,但如果派我到外地當總督,外國使節必來祝賀,這時可順便探問外國態度而又不失國體。除了想重掌大權外,李鴻章提出外放當總督的另一個考慮是遠離京城,以避開廢立這一至為敏感甚至有關身家性命的宮廷權力之爭。榮祿為李之說法所動,所以幾天後李鴻章就被任命為兩廣總督。

李鴻章再獲重用任兩廣總督的訊息傳來,外國使節果然紛紛前來祝賀。當李鴻章“無意之中”向他們談起廢光緒、立新皇帝的問題,這些使節則表示這是中國內政,他們“理無干涉”,但他們的國書都是給光緒皇帝的,如果另立新君是否繼續承認則要請示本國,間接表示反對廢立之意。榮祿、李鴻章擔心廢立會引起外國干涉和國內一些官員反對,因此他們也不太贊成此時廢黜光緒。於是榮祿提出了不必過於著急,可先立“大阿哥”、慢慢再取得皇帝“大統”的建議,得到慈禧認可。

而任命李鴻章為兩廣總督,則是慈禧的老謀深算。對權謀術數,慈禧可能比李鴻章還要精通。李想外放當總督,慈禧則順勢讓他當兩廣總督,因為廣東緊鄰香港,洋商眾多,中外交涉日益繁雜,不懂洋務者很難在此為官,李鴻章當是最佳人選。更重要的是,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在海外華僑、華商中得到廣泛支援,聲勢越來越大,而僑民、僑商大多數都是廣東人,所以廣東同情維新派的人很多,慈禧認為廣東人心浮動、局面不穩,只有像李鴻章這樣資望甚高的官員才鎮得住。慈禧此舉最厲害之處在於,她清楚知道李鴻章從思想、觀點上贊成、同情維新,所以一定要李前去鎮壓維新派,將李置於不能不明確態度的風口浪尖上,這既是對李的考驗,又可將李“拉下水”,強迫他也成為與自己一樣的維新派的鎮壓者。

就在任命李鴻章為兩廣總督的第二天,慈禧便以光緒之名詔諭各省督撫嚴密緝拿康有為、梁啟超:“康有為及其死黨梁啟超先已逋逃,稽誅海外,猶復肆為簧鼓,刊佈流言,其意在蒙惑眾聽,離間宮廷。”“近聞該逆狼心未改,仍在沿海一帶倏來倏往,著海疆各督撫懍遵前諭,懸賞購線,無論紳商士民,有能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密緝拿到案者,定必加以破格之賞,務使逆徒明正典刑,以申國憲。”其中特別強調“沿海一帶”、“海疆各督撫”,顯然是說給李鴻章聽的。

1900年1月7日,李鴻章春風得意、精神抖擻地離京南下,於1月16日到達廣州,只隔了一天就接印視事。在政壇失勢後仍審時度勢、積極活動,最終竟以年近八十之高齡東山再起,重任封疆大吏,李鴻章的能忍能等與終生嗜權戀棧的性格顯現無餘。

◇BOOK。◇歡◇迎訪◇問◇

第16節:李鴻章的最後時光(2)

風口浪尖

1900年元月,李鴻章在失意多年之後終於重獲重用,當上了兩廣總督。他的東山再起,與慈禧太后要他前去鎮壓康、梁維新黨人大有關係。而此時,義和團運動正迅速席捲華北大地,一場巨大的政治、社會動盪即將發生。這一切,都使他不能不在狂風巨浪之中身處風口浪尖。

在兩廣總督任上,李鴻章首先必須面對如何處理與維新派的關係。1月24日,清廷封時歲十五的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皇子(大阿哥),史稱“己亥建儲”,這是頑固派欲廢黜光緒的一種試探。此諭一出,全國輿論沸騰,一片反對之聲,康、梁加緊了在廣東的活動,準備“武裝勤王”。對康、梁,李鴻章一方面“奉職而行”,嚴禁其黨羽在廣東活動;另一方面又留有某種餘地,不想與維新派徹底決裂。由於捉拿不到康、梁,慈禧怒而嚴令李鴻章將康、梁在廣東的祖墳剷平,但李卻以種種理由遲遲不動,因為他知道在中國傳統中,只有對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之人才“鏟祖墳”。所以他上奏說現在局面非常不穩定,“惟慮激則生變,剷平康墳,似宜稍緩”。但慈禧大怒,痛斥李鴻章“語殊失當,康逆罪大惡極,如真欲乘機起事,豈留一逆墳所能遏止。該署督身膺疆寄,惟當不動聲色,力遏亂萌,儻或瞻顧彷徨,反張逆焰,惟李鴻章是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