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爾斯丁將這個壞訊息告訴了馬尤·斯坦茲,馬尤當然表示很同情,但是他除了告訴美國線上的技術人員解決這些問題,也對此無能為力。他告訴伯爾斯丁:“我們只好堅持到底了。鮑勃已經向董事會保證使用這個系統可以節省3 000萬美元。”
幾個月過去了,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而伯爾斯丁的抱怨在紐約和達拉斯之間已沒有作用了。美國線上有更要緊的事得去處理,有更大的魚去釣。而且美國線上的人們認為,時代華納的傢伙們太誇張了,他們無事生非。伯爾斯丁解釋說:“美國線上的人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明白我們的部門和他們的有多大區別。在他們看來,我們應該進行調整,‘你瞧,美國線上有萬人在使用這種電子郵件,那你們有什麼問題呢?’”
。。
艱難的磨合期(4)
就在此時,不止一個時代華納的員工向《紐約觀察家》洩露了災難性的美國線上電子郵件實驗的訊息,所以《紐約觀察家》的文章十分精確地暗示雖然這次電子郵件的失敗很小,但卻反映了併購的公司雙方之間不斷增加的摩擦。一位員工偷偷對《紐約觀察家》說,卻堅持不讓透露他/她的名字:“美國線上給我們狗食,讓我們吃掉它。”另一個員工說:“這是一場噩夢。大家都在抱怨,向他們發牢騷。”
美國線上的所有文化就是股價、股價、股價。一位美國線上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