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顧準文集 精校本 作者:竹水冷

也不妨礙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所指出的分配原則的實行,絲毫也不妨礙社會集中積累基金。社會主義各國實行經濟核算制的經驗,不是證明它將分散社會積累於私人手中,相反,它證明經濟核算制有助於社會迅速擴大它的積累。那麼,經濟核算制與杜林式的公社到底有什麼相同之點呢?

① 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9頁。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批評杜林是要以商品生產的基本則律,除去商品生產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的程序所產生的弊害,並指出這種想法與蒲魯東的幻想是相同的。這是恩格斯批評杜林錯誤的實質所在。社會主義的經濟核算制,正因為在這方面與杜林式的經濟公社有基本差別,所以社會主義各國實行經濟核算制,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去復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各國使用貨幣作為分配工具,利用價值這個公共尺度去建立整個核算體系,因此形式上存在商品流通,這也許是與杜林式的經濟公社的相似之點。但這是方法,不是本質。並且,利用貨幣作為“公社與其社員之間”的交易的媒介,這時貨幣實質上就是勞動券,恩格斯也明白指出過,那麼,社會主義各國的經濟核算制,與杜林式的經濟公社,到底又有什麼本質上的相似之點呢?

是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再三指明瞭,社會主義社會的產品將不轉化為價值,並指明,“等量勞動產品之可以互相交換”的規律,就是價值規律。①於是人們再也不敢設想,實行經濟核算制以後,社會主義產品將轉化為價值,而價值規律則只能是商品生產的規律。誰企圖用價值與價值規律來解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現象,誰就是違背馬克思主義。至於我們處身其中的社會主義社會,其現實的內部經濟關係如何,則不想去進行認真的分析。我們周圍每日每時大量重複的現象,明顯的與他們所堅持的見解不相符合,他們解釋說,目前存在於社會主義各國的經濟制度只是過渡時期的現象,過渡時期的內部關係,不能成為理論的出發點。於是,我們不免發生一個疑問,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的出發點,到底應該是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的經濟關係呢,還是一些什麼別的東西呢?

① 這裡已涉及價值規律的定義,本文第六節對此將作進一步的深討。

此外,也還應該研究一個問題:實行經濟核算制,推動各生產企業嚴格計較經濟效果。在一定範圍內任令經濟核算制經過價格結構自動調節生產與流通,但限制它,使它不達到否定計劃經濟的程度,是否會引導到生產過剩的危機?

作者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計劃經濟不僅要組織各部類物資的產銷平衡,並且也要組織全社會的價值平衡。社會主義以不斷提高勞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其基本目的,像資本主義那樣,由於剩餘價值規律的作用,缺乏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社會因生產太多而貧困的荒唐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社會因不能預料的原因,以致某部類物資生產過多,社會也會用來擴大它的物資儲備,來平衡較長期間的供需。那麼,生產過剩的危機,很明顯的不可能存在。

顧準《顧準文集》

五、價值及價格

1

我們已經知道,實行經濟核算制的計劃經濟,出現價值與價格是不可避免的。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私的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統一體。因此,商品生產中的價值概念,預決著僱傭勞動,預決著經濟危機。① 社會主義直受以生產使用價值為目的,生產中所消耗的勞動直接表現為社會勞動。那麼,社會主義怎麼能存在著價值呢?

① 參閱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8頁。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由於社會生產實行廣泛的社會分工,所以生產的勞動作為社會勞動是經過一系列過程的。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個別產品的勞動消耗與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是從來也不能一致的,產品的價值,是它的個別價值與它的社會價值的矛盾的統一體。

社會主義生產是社會化的生產,是近代化的生產,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是它的經濟進步的基本動力。勞動生產力提高的過程,就是不同部類生產部門、不同生產企業以至個別勞動者的生產力水平不斷髮生差別又不斷縮小這些差別的過程。先進的超過了中間的與落後的,中間落後的趕上先進的,而新的先進的生產水平又將鼓舞大家前進。因此,產品的社會價值在不斷變化之中,社會價值與個別價值之間又存在千差萬異的差別。價格是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