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客觀上實現了梭倫立法中許多好東西,雖然僭主政治和梭倫立法的根本原則背道而馳。
僭政傾復與克利斯提尼改革
庇色斯特拉託的兒子不孚眾望。公元前514年,發生了哈摩狄阿斯(Harmodius)和阿利斯托齋吞(Aristogiton)刺死庇色斯特拉託次子希帕庫斯(Hipparchus)的事件。這次刺死案件出於私仇,但是後來雅典人把這個首先起來打倒僭主政體的人尊為英雄。此事發生後,庇色斯特拉託長子希比亞(Hippias)還繼續當政,然而心懷疑懼,戒備森嚴,大舉迫害政敵。除他的僱傭兵外,不許雅典人擁有武裝,成了真正的暴君。在國外,庇色斯特拉託在世時一貫實行的睦鄰政策,也因國際局勢的推移,和他的兒子們的舉措失當而未能繼續下去。此時波斯帝國已經臣服了小亞細亞諸希臘城邦,那裡的僭主都是波斯帝國的兒皇帝,而希比亞卻選中了拉姆普薩卡斯(Lampsacus)的僭主,波斯大王的寵臣為女婿,這表示他現在希望依靠波斯的力量來維持他搖搖欲墜的統治。公元前510年,留居克索尼蘇斯的阿克密尼德族人由麥加克利斯的兒子克利斯提尼率領,從彼奧提亞武裝回國,然而未能成功。最後,斯巴達王克利奧密尼斯(Cleomenes)率領大軍經麥加拉進入阿提卡,希比亞的僱傭軍和他的同盟特薩利亞的騎兵敗北,希比亞被逐圍守雅典衛城,經過談判,以不傷害他家被俘的子女為條件,他答應離雅典到息基昂。於是庇色斯特拉託朝的僭主政體結束,雅典政權歸於克利斯提尼手中。
克利斯提尼本身是雅典著名氏族的貴族,他的母親是西息溫著名僭主克利斯提尼的女兒,但是當時雅典貴族階級的黨“平原派”的領袖是伊薩哥拉斯(Isagoras)。僭主希比亞是由斯巴達的武力傾復的,斯巴達的政策,一貫是推倒僭主,建立貴族政體,這一次,他們也力擁伊薩哥拉斯上臺。公元前508年伊薩哥拉斯果然當選為執政官,克利斯提尼一時失敗了。但當伊薩哥拉斯要把僭主時期的公民名單進行審查,並將其中僭政時期獲得公民權而顯然並非貴族階級的人洗刷出去的時候,克利斯提尼起來維護他們的權利。這是兩個貴族分子爭奪政權的鬥爭中必然要採取的策略,但是就是這種鬥爭,卻反映了雅典社會的階級鬥爭,而克利斯提尼是站在工匠商人和平民這一邊的。
克利斯提尼再度當政,並實行了他的著名改革。其間,斯巴達曾再度干涉,幾經曲折,克利斯提尼在人民支援下擊退了斯巴達的干涉軍。伊薩哥拉斯隨同斯巴達干涉軍流亡國外,克利斯提尼的改革順利實施了,雅典民主進一步鞏固了。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要點
克利斯提尼在政制上的改革主要為以下三點:
一、根據地區原則劃分阿提卡的基層組織。阿提卡被分成三個區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內陸中央地帶:(三)沿海地區。每個區域分為十個部分,名為三分割槽(Trittys)。三個區域的一個三分割槽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部落,這種部落並不是集合在一片毗連的地帶的部落,而是跨三個區域的一種人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會表決期間才得集合起來。這樣的組織方法,既依地區原則打亂了氏族傳統,又打破了從前的“山居派”、“海濱派”、“平原派”等按經濟發達程度不同的地區,結整合為黨派的舊例。從此,以氏族為基礎的貴族勢力極大地消弱了,舊日黨爭據以劃分的界線也不再存在,於是僭主復辟的依靠消弱了,雅典今後的政治派別的劃分也要按照新的原則了。
三分割槽之下的基層單位是“自治村社”(Demos),在農村地區是村落,在城市及近郊的當然按街坊劃分。每個區域內的一個三分割槽,有的轄本區的一個村社,有的轄幾個,所以全阿提克部落和三分割槽的數目一直保持不變,村社則逐漸增加,克利斯提尼時代有100個村社,300年後增為174個。
村社是一種經濟性的、行政性的、宗教性的、軍事性的同時也是政治性的單位。招募重灌步隊,和用抽籤法選出陪審員,都在村社內舉行。村社男丁,18歲由民選村長登記入公民和兵役名冊,被認為有執干戈以衛社稷的義務,也有出席審判的權利。20歲起,他就是一個全權公民。
二、克利斯提尼的議事會人數為500人,稱500人議事會,以代替以前的400人議事會。議事會由每個部落選出50人組成。部落內代表人數則按村社大小分配。選舉方法用抽籤法,每個公民一生內都有機會成為議事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