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繼承,而毛澤東更偏向於破舊立新中的“破”與“新”。  
毛澤東評點艾思奇
思奇同志:
你的《哲學與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書,我讀了得益很多,抄錄了一些,送請一看是否有抄錯的。其中有一個問題略有疑點(不是基本的不同),請你再考慮一下,詳情當面告訴。今日何時有暇,我來看你。 毛澤東 ——摘自艾思奇的《哲學與生活》第3頁,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 差別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別就是矛盾,這就是所謂具體的矛盾。艾的說法是不妥的。 ——摘自艾思奇的《哲學與生活》第29頁,雲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  
艾思奇小傳(1)
艾思奇(1910—1966年),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於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水碓村。艾思奇是他在上海時用的筆名,意為“愛好思考奇異事物”。1928年,艾思奇留學日本,在福崗工業大學冶金系學習。1932年他開始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工作,出版了膾炙人口的《大眾哲學》。1935年,艾思奇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至1937年參加編輯《讀書生活》雜誌。1937年調到延安,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延安哲學協會,邊區文協工作。歷任抗日軍政大學,延安馬列學院教員,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文委秘書長,延安《解放日報》副總編輯、總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艾思奇歷任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副校長,中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6年3月在北京逝世。 艾思奇在家排行老二,其父李曰垓(梓暢),是一個具有舊民主主義思想的學者,曾是蔡鍔先生的重要幕僚,擔任雲南省民政廳長等職。艾思奇的大哥李生莊,學識淵博,是五四時期雲南新文化傳播者之一,曾任騰越日報第一任社長,創立省立騰越簡易師範學校,著有《雲南邊區問題》等,為《東方雜誌》特約撰稿人。 艾思奇在1925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中學。那時,在共產黨員李國柱秘密領導籌劃下,學校組織了“讀書會”、“青年努力會”。艾思奇在其中負責學藝部,搞文藝、演講和辦業餘夜校等。省一中有一個話劇團,曾排演過《少奶奶的扇子》、《可憐閨裡月》、《娜拉》、《回家以後》等劇目,劇情大都是宣傳婦女解放的。當時的省一中是男中,沒有女性,找不到女人扮演女主角。這時的艾思奇便自告奮勇,擔當女角任務。有一次,雲南地下黨創始人之一楊青田同志到一中,恰遇艾思奇在臺上演戲。他問此人是誰,旁人告訴他是李生萱,正男扮女裝演戲。他稱讚說:“演得很不錯。”五卅慘案後,昆明###達到高潮,學生們罷課示威遊行,聲援無產階級的反帝鬥爭。聶耳當時是省一師的學生代表,常到省一中開會。聶耳組織了一個小樂隊。艾思奇每當演出或開音樂會時,總要請聶耳的樂隊參加演奏。演奏的曲子是當時流行的,如《梅花三弄》、《小桃紅》、《悲秋》等。艾思奇曾建議搞點振奮人心的樂曲,要自己動手作曲,不要老當吹鼓手。1928年,當他第一次從日本回昆明時,還給聶耳帶回了一些書籍,其中有許多世界音樂家的傳記,同時,給聶耳帶來《國際歌》、《馬賽曲》、《伏爾加船伕曲》等著名歌曲。當然,這已是後來發生的事。 在省一中上學時的艾思奇,還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開辦義務夜校,校址就設在天君殿內。來學習的學生,全是附近雲南兵工廠、造幣廠等窮苦工人的子弟,教學經費全部由一中學生自治會供給。夜校前後辦了四個班,共接受約300名學生,學生主要是學習文化課,每星期也搞點演講會。艾思奇在夜校專管教務兼教員。學生們很擁護這所夜校,每晚上課前,總是早早就到齊了,並且還愛提出問題要求解答。甚至上完課後,有的學生還不願意離開,熱心談論他們關心的問題。有時談得太晚,艾思奇還將年紀小的同學或女同學護送回家。個別學生經濟特別困難的,艾思奇還送給他們筆、墨、紙張等文具。 1928年時的日本,有些學校被指定準許中國學生就讀,但要經過考試。其中的福崗工業大學辦得比較出色。雲南的留學生,每年都有幾個去應考,但都沒考取。艾思奇立志去考這個學校,他果然考上了,進入冶金系學習。在校期間,他不僅認真學習大學的功課,而且對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各國哲學流派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