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文學和外國文學的基礎打得堅實,又由於商務編譯所的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可供利用這一良好的客觀條件,再加上他主觀上刻苦勤奮、追本溯源的做學問精神,經過短短几年的編輯生涯,青年茅盾就把自己造就成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早在20年代,他就對歐洲各國文學�史——�從希臘文學到歐洲大戰時的文學作了系統研究,寫出了許多專著,對北歐神話、希臘神話更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評論文章有三個主要內容:一是對一個時期內的創作情況作綜合評論,總結其成就和缺點,指出帶傾向性的問題,指導創作;二是對知名作家作全面評論,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並欣賞他們的作品;三是分析、評論一些作品,特別是育年作者的作品,從而發現新秀,幫助他們更健康、更迅速地成長。 偉大的革命文學家、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茅盾,作為一位作家,一位文學巨匠,他在創作方面有著輝煌的成就。 在文學創作方面,茅盾寫過各種體裁的作品。成就最為突出的是短篇小說,中、長篇小說和散文、雜文。茅盾的中、長篇小說《蝕》、《虹》、《子夜》、《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等,都是傑出的作品。還有一個劇本《清明前後》,也有獨特的意義。茅盾的散文、雜文,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形式和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些以抒情為基調的小品,向讀者開啟了心扉,抒發自己的苦悶、憂慮、追求光明的願望以及看到光明到來時的歡樂心情,將這種心情毫不掩飾地披露在讀者面前,使讀者真切地看到一個偉大作家的心靈的歷程。那些敘事散文,描繪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形象地反映了中國現代社會的變化過程,和他的小說相配合,成為中國革命的一面鏡子。那些雜文,有明白流暢的說理,有尖銳潑辣的抨擊,有含蓄委婉的諷刺。茅盾創作的作品,大都取材於現實生活,即使寫的是歷史題材,也有借古喻今的用意,所以他的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鮮明的時代色彩,被稱為“社會剖析”文學作品,在藝術形式上,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和個人風格。翻譯、介紹外國文學,在茅盾一生的文學活動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茅盾早期對外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視野極為開闊,他注意各種思潮、流派和風格的作家作品,但他注意的中心是弱小民族、弱小國家的文學以及歐洲各國現實主義文學。他之所以重視這一工作,一方面是為了給新文學作家提供借鑑,促進創作,一方面是打算透過外國進步文學來宣傳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希望中國讀者從這些作品所描寫的生活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從而起來作變革現實的社會鬥爭。 讀茅盾小傳不僅瞭解了茅盾的非常功勳,也從他的非凡人生經歷中學習到如何去歷練我們的人生和如何處世做人及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如孩子的教育,我們就可從茅盾身上獲得既要培養孩子的個性又要有一定的嚴格教育的方式。 茅盾為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經驗。他的創作經驗,對於繁榮今天的文藝創作仍有現實意義。因此,對其認真加以研究,仍可用來滋養我國的社會主義文藝創作。茅盾以“筆”為武器戰鬥、革命,為新中國成立和建設奉獻了他的一生,他的人生經歷給我們提供了歷練人生的榜樣。&nbsp&nbs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毛澤東評點朱自清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摘自《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95—1496頁,見《別了,司徒雷登》,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nbsp&nbsp

朱自清小傳(1)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實秋,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原籍浙江紹興。其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過繼給朱氏人家,遂改姓,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其父名鴻鈞,字小坡,是個讀書人。小孩出生後,父親想到蘇東坡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就為兒子取名“自華”,又聽算命先生說小孩的八字中所含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中缺火,又給他起個號“實秋”,因“秋”字半邊有“火”,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