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這時已經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分辨善惡能力。對一切靠權勢、武力、陋習等等壓迫別人的現象,他最是深惡痛絕。一次在樂山高小,郭沫若作為大家推舉的代表,為學生爭取禮拜六假日同校方談判。不料談判受挫,郭沫若也遭到校方的排斥。郭沫若在此僅讀了兩年高小,即升入嘉定府中學。在嘉定讀中學時,有一次去看戲,他因看不慣一家會館的老大帶人欺負他的同學們,便憤然出手打了那個老大。不久郭沫若因參加###運動,被勒令退學回家。但這並沒有絲毫減退郭沫若對革命、民主、平等的嚮往和追求。辛亥革命前後,郭沫若積極投身到各種社會進步組織的活動,與青年學生一道請願、遊行、貼標語等,為推翻帝制、推動辛亥革命的成功而搖旗吶喊助威。 在小學和中學,郭沫若先後遇到兩位使其受益匪淺的老師。一位叫帥平均,一位叫黃經華。兩人都曾從師於清末著名經學�家——�提出《春秋》“三傳一家說”的廖平,他不但知識淵博,對經史文學造詣頗深,而且講課深入淺出,善於對學生諄諄誘導。郭沫若開始研讀《尚書》、《史記》,就是在這個階段。他尤其鍾愛《史記》。其中的《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