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講話,博得一陣陣掌聲。這段時期,周揚先後在《人民日報》、《�望》、《解放日報》、《文藝報》等報刊志上發表了上百篇重要文章或講話,具體涉及的內容包括思想、文化、文藝等各個方面。主要有《在鬥爭中學習》、《關於外國文學的研究問題》、《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劃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關於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學藝術問題》等。 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紀念“五四”運動六十週年學術討論會,會上週揚作了題為《三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的報告。他說:繼“五四”運動、延安整風運動之後,現在進行的是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這次思想解放運動的中心任務,就是要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徹底破除林彪、‘四人幫’製造的現代迷信,堅決擺脫他們的所謂‘句句是真理’這種宗教教義式的新矇昧主義的束縛,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真理,同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新的革命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同年11月,在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周揚作了題為《繼往開來,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藝》的報告,重新向全國文藝工作者全面闡釋黨的文藝方針政策。他再次強調,要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的進一步普及,要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全國第四次文代會結束後,周揚又出面主持成立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 從1983年開始,周揚的身體狀況極度惡化,於次年變成了一個“植物人”。晚年的周揚,不顧疾病的折磨,仍堅持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心群眾文化事業。1985年,中國群眾文化學會即將成立,請他擔任學會的名譽會長。他慨然允諾,並希望有更多的志士仁人從事群眾文化的研究與工作。 1989年7月31日,在“文化大革命”中飽受摧殘、積勞成疾的周揚在北京病逝,終年81歲。  
作者點評
“文苑鷹揚,一世忠勤擔道義;霜天月落 ,百年功過付春秋”。 這幅輓聯,是魯迅文學院全體師生在周揚的追悼會上獻在周揚靈前的。往事歷歷,歲月倥傯。曲指算來,周揚已離開我們十三年了。他的人生旅程,可謂風雲激盪,大起大落。人們不管是談到“左聯”時期反文化“圍剿”運動,還是談到抗戰文###動和解放區群眾文化運動的興起,抑或是談到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程序,都不能不提到周揚的名字。不能不記起他作為一位理論家、批評家、美學家、翻譯家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藝所做的工作。尤其是他自參加左翼作家聯盟開始,除了“十年浩劫”,一直以來,周揚始終處在文化思想戰線的領導崗位。他的一生,是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化的發展辛勤耕耘、殫精竭慮的一生。大半個世紀以來,他一直戰鬥在黨的文藝戰線上,鞠躬盡粹,無怨無悔。左聯時期,他遵循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思想,致力於將蘇聯文學介紹給中國的人民群眾;參與和“自由人”、“第三種人”的鬥爭,提出和進行“兩個口號”的論爭。同時,從理論構架的高度,開始致力於開拓和指導我國革命群眾文化運動,並終生不渝。抗日戰爭年代,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戰文###動和解放區文藝運動中。作為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最權威的闡釋者和最忠實的執行者,他為我國話劇和歌劇等文藝體裁的發展,建樹卓越。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為新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不遺餘力,嘔心瀝血。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指導下,他大刀闊斧地在文藝界進行整頓和改革,抓電影,促戲劇,搞戲曲革新……鼓勵作家們大力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風貌的優秀文藝作品,引導新中國文藝逐步朝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道路上大步前進。在那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文革”歲月,周揚首當其衝,社會地位一落千丈,成為林彪、“四人幫”的受害者。但就是在這被長期監禁、遭受殘酷迫害的歲月裡,周揚反覆閱讀、仔細研究的幾本書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資本論》、《列寧選集》和毛澤東著作,他一邊讀書,一邊冷靜檢討自己在各個時期的工作,充分體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已70歲高齡的周揚,再一次以火熱的革命激情,活躍在新時期文藝戰線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和講話:他認真總結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重新認識魯迅;提倡繼承左翼文化運動革命傳統;呼籲對人才的培養和尊重;探討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及異化問題等等,在文化、藝術等意識形態領域高瞻遠矚,乘風破浪,與時俱進。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周揚對待某些人和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