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為上述小說寫了約30萬字的考證文章。 在當時社會環境與朋友的鼓勵下,胡適與丁文江、高一涵等人開始籌備辦一個《努力週報》來發表言論,為社會進步貢獻一點力量。1922年5月7日,該報第一期正式出版。胡適作《努力歌》一首,代替發刊詞。後來《努力週報》在政治上沒有多大作為,他們又辦了一個副刊《讀書雜誌》來討論讀書心得。在這份報刊上,曾展開了兩次大的討論:一次是“玄學與科學”之爭,另一次是古文討論。在中國學術史上,這兩次討論都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集學制會議,討論學校系統改革學制問題。胡適出席了這次會議,而且是學制起草人之一。這次會議擬定的學制至今仍在使用,影響深遠。1923年,北京大學出版《國學季刊》,胡適在“發刊宣言”裡提出三點意見,談國學的整理方法。 1925年初,胡適因為出席了北洋政府召開的善後會議,很受輿論的批評。一些報刊多認為此會為軍閥的分贓會議。而胡適卻不以為然,他想在政治上也進行一次嘗試。社會輿論對他批評並不由此而告終。當時的問題集中在他對封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