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這群留學生,經過幾次辯論後,梅光迪也被胡適說服了,贊成他的主張。胡適更加堅信自己的主張正確,在一首《沁園春》詞裡,他很有信心地高呼:“詩學革命”開始了。於是,8月21日他在日記裡歸納出文學革命的八個要點:(一)不用典。(二)不用陳套語。(三)不講對仗。(四)不避俗字俗語。(五)須講求文法。(六)不作無病之呻吟。(七)不摹仿古人。(八)須言之有物。同一天,他寫信給陳獨秀談了自己的主張。這就是《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1月這篇文章在《新青年》上發表後,在文化界引起強烈的反響。錢玄同非常讚賞,寫信給陳獨秀表示自己有此看法。陳獨秀認為胡適的文章寫得太平和了,於是作了一篇《文學革命論》,緊接著在第二期上發表,正式打起“文學革命”的大旗。與此同時,胡適收到陳獨秀的信,信中說,讓他到北大,願把文科學長的位置讓給胡適。胡適後來寫文章說:自己的歷史癖太深,故不配做革命的事業。文學革命的進行,最重要的急先鋒是他的朋友陳獨秀。他們彼此謙虛,說對方是急先鋒。其實他倆的文章在當時都成為青年的“聖經”。隨著資產階級的文化啟蒙運動的開展,白話文成為正式的國文,這在我國文化史上是一樁極其重大的事,對後來的新文化運動有巨大的影響。 1917年5月22日,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透過博士論文的最後答辯考試,他的論文題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自此,胡適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結束了七年的留學生活,歸國到北大教書。是年寒假,胡適奉母命回家結婚。12月30日,舉行文明婚禮,胡適穿的是西裝禮服,戴禮帽,江冬秀穿花裙,兩人相對,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胡適發表一通講話,說如何改革舊禮節等等。這在當時的農村是—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引得鄉親們紛紛議論。 胡適到北大時年方27歲,正值青年,人稱胡博士,在當時教授隊伍裡算是比較年輕的了。他在北大主要是講中國哲學史。1919年2月,胡適將講義整理成《中國哲學大綱》(上卷)出版了。是書一出,頗受學術界的重視和歡迎,不到兩個月又再版了一次。同年,他與錢玄同、劉半農、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等人擬訂一個標點符號方案並向###提出,請頒佈實行。當時北京的###接受了他們的意見,於1920年2月2日將他們提的方案通知各省區,轉發各校採用。 胡適在北大除教課外,仍積極從事於文學革命的活動。1918年1月,他加入《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與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李大釗、沈尹默等人輪流負責編輯。從此《新青年》完全發表白話文文章了,而且從這年的第二期開始,每期都刊有胡適、沈尹默、劉半農等人的白話詩,白話風氣一時大開。後來胡適將回國前後所作的白話詩集中起來於1920年春出版,題為《嘗試集》。 是年,《每週評論》出版,因胡適不主張在《新青年》上談政治,故有二十年不談政治的話。他的願望是想學習歐洲的文藝復興,專致力於新文化運動,撇開政治,有意識地為中國打下一個非政治的文化基礎。於是他寫了許多人文哲學和教育方面的文章,如《實驗主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易卜生主義》、《建設的文學革命》等,另外,他還發表了許多演講,如《品格之養成為教育之無上目的》、《大學開女禁的問題》、《娘子關外的新潮流》等。 1920年3月,胡適發表了《中學國文的教授》一文。在文章裡,他根據過去###的規定及自己的經驗,對中學畢業生國文應達到的標準提出四條要求。對中學的教育,特別是國文教育有著積極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貢獻。&nbsp&nbsp

胡適小傳(4)

從1919年起,###每年都辦有“國語講習班”,直到1922年為止。其間,胡適都積極支援講習班,並親自講課。他的《白話文學史》一書,就是在這個班上的講稿,也是一部開創性的著作,是過去學術界所沒有的。 1921年,胡適對《紅樓夢》作了《紅樓夢考證》。毛澤東評價說:“這是新紅學,老的不算,蔡元培對《紅樓夢》的觀點是不對的,胡適的看法比較對一點。”《歷史的回憶·文化名人解析系列·解析胡適》第339頁,歐陽哲生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除《紅樓夢》外,胡適先後對《儒林外史》、《西遊記》、《三國演義》、《三俠五義》、《官場現形記》、《兒女英雄傳》、《鏡花緣》、《老殘遊記》、《海上花列傳》、《醒世姻緣傳》等十餘種古典小說進行了考證。從1920年到1933年,十四年之間,他以“序雲”、“導論”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