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補上的。
三百四十三章 風生水起
邊境的穩定和互市是人所樂見的,皇帝雖然怕顧章一家坐大,但是目前還需要他,也不敢輕易換了他的位置。
是以,顧章在振威節度使這個位置上做得如魚得水。而蘇若離也是水漲船高,如今成了節度使夫人。
沒了戰事,顧章就下令自己的五萬人馬駐紮下來,開始屯邊。加上他之前的那兩萬收留的流民,如今手上已有七萬人馬。
這個數量不多也不少,跟朝廷的兵馬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不至於成為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這個時期正是朝廷對他麻痺的時期,顧章思前想後,覺得既然走到了這一步,就絕不能再退回去了。當時皇后已經有了話,將來他就是皇后兒子的得力助手,這個時候若是不暗地裡謀劃,將來萬一讓蘭妃一家獨大,她的兒子上位,絕沒有顧章和蘇若離的好日子過。
夫妻兩個夜裡睡不著的時候,已經把這個問題拆開來分析了不知道多少次,都覺得想要好好地活下去,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
強大到讓皇上在位的時候不敢動他,讓將來的儲君還要依賴他。
如今邊境的安寧繁榮正是他招攬人才的大好時機,顧章雖然不是世家勳貴子弟出身,但是他的目光很長遠,再加上身邊還有個蘇若離,真是如虎添翼一般。
暗地裡,他已經讓屬下把到邊境的流民都收攏起來,閒時練兵。農忙時耕種。
在邊境的第一年,由於胡漢互市,來往的商人絡繹不絕。馬隊從大街上招搖過市,拉下的糞便都夠當地一些牧民燒火的。
本來邊境這地方沒什麼人居住的,可是因為胡漢互市了,有的商人看到了商機,就趁機在這兒修建了房屋,開了客棧和各種商鋪,供來往的行商歇腳放貨物。
一年下來。邊境這兒竟然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個小城鎮。
蘇若離給起了個名字,就叫“宜城”。暗含著宜家宜室的意思,希望將來這個地方能跟中原一般繁華,適合居住。
宜城目前的人口也就只有幾百戶,除了大軍駐紮在這兒屯邊。別無外來人口。
白日裡開市的時候。人來人往胡漢夾雜,川流不息,很是熱鬧。但是入了夜,幾乎是黑漆漆一片,看不到人煙。除了幾家客棧挑著燈籠招徠行商,並無普通百姓。
顧章覺得,要想讓這個地方繁華起來,沒有人是不行的。只有有了人。才會有無限的商機。
他千方百計招納流民,但是苦於軍糧不多。也不敢過於擴招。
好在這一段日子還有薩古力送來的幾百頭牛養和一些青稞,五萬大軍才勉強度日。
他頻繁上書皇上,想讓皇上多調撥些糧草,無奈皇上裝聾作啞,好似忘了他們這支隊伍一樣。
顧章知道,皇上這是成心的,想逼得他手下人造反,想讓他無法率領這支隊伍。
一個沒有糧餉的統帥,誰會服從?
眼下入了秋,草原上好歹還能打點兒獵物充充飢,可到了冬日,聽說這塞北的草原是十分寒冷的。到時候連日大雪,這麼多的人吃什麼喝什麼?
總不能喝西北風吧?
這幾日,顧章思緒不定,愁容滿面,連見了蘇若離也是勉強笑出來的。
蘇若離知他是為糧草之事憂慮,不由替他想著點子,“不如把那座山上的鐵礦開發了,到時候和胡人換些糧草,也可以和那些行商們換些吃的。”
顧章眉頭一皺,搖搖頭,“不妥,鹽鐵官營,我要是開發了,皇上豈不是更有口實了?”
“那,我們也不能在這兒坐以待斃啊?”蘇若離知道這些古人都是君臣仁義,不逼迫地急了,絕不會想著做這些不該乾的事情的。
眼下,雖然艱難,可顧章還不至於走上這條路。
蘇若離不由為他著急起來,“先開著嘛,若是皇上問起來,就說軍中的弓箭不足,需要打造羽箭。”
顧章在帳篷裡踱來踱去,想著若不這樣有個兩手準備,到時候萬一真的大雪封路,糧草沒有著落,這五萬人馬,人吃馬嚼的,還不得四處搶劫啊?
那時候,他的罪孽可就更大了。
咬咬牙,他一拳砸在了桌子上,震得上面的碗碟亂跳,“不開是死,開了,或許還有一條活路。就這麼辦了,不過此事一定要機密,萬不可傳到皇上耳朵裡去。”
“那是,掉腦袋的事情我可不幹!”蘇若離鼓著腮幫子,一本正經地點頭。
事情就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