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詞寫了出來。
鄭軻只能在心裡說,蕭寒的廚藝很棒,但確實不適合當老師。不過,他也能接受蕭寒的這種模式,時間短、任務重,這種方法未必不可行。
不過,還是有些名詞聽起來比較陌生,比如走紅。簡單的說,其實就是為焯水後肉類食材上色、入味,通常使用滷汁或者過油的方法。鄭軻雖然沒聽過這種說法,但是卻經常用到
蕭寒把初步熱處理,以及製備湯液的名詞寫在白板上,解答了鄭軻提出的疑問後,又快速擦去,他要講的重點並不在這上面,而是接下來要講的炒、爆、熘、炸這樣的操作。
“炒,是華夏菜中,最常見的烹飪手法,通常有生炒,也就是常說的煸炒,還有熟炒,以及在川菜中比較常用到的小炒。”
鄭軻點頭,小炒應該是川菜中最具特色的烹飪手法,芡汁要臨時調兌,而且要快速翻炒,在烹製的過程中,不能出現換鍋的情況。最經典代表菜品,就是魚香肉絲。
“這些東西,你都應該會,而且,掌握的應該都還不錯。”蕭寒看著鄭軻。
“還行吧?”
在蕭寒的面前,鄭軻也不敢把話說的太滿。
“炒這一大類裡,我只說軟炒。”蕭寒把油性筆放下,拿起廚刀,切下一直雞腿,去筋錘茸。
鄭軻聳了一下肩,他可能使用過軟炒,但是名詞和自己所掌握的廚藝,卻對不上號。
“軟炒所烹製的物件,是經過初加工後,成為流體、泥狀或者被切成顆粒的食材。將這半成品與牛奶或者蛋清混合,放在鍋中烹製,就是軟炒。”
蕭寒一邊說著,一邊將剁成肉茸的雞腿肉和調味料、蛋清、淡粉混合,隨後倒入油鍋中翻炒。
濃香的氣味在空中迅速散開,鄭軻嚥下一口唾液,看著廚鍋。蕭寒卻以均勻的速度,進行烹飪。
“細膩軟滑的口感是其特點,所以入口後,舌苔會感到非常細膩,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蕭寒說著,那起了炒鍋,將裡面的食材,倒入餐盤,“川菜,雪花雞淖(nao)。”
白色的蛋清幾乎裝滿了整個餐盤,看起來就是堆起來的積雪,但是濃香的味道卻從積雪中飄出,刺激著鄭軻的味蕾,大量的口水隨之流了出來。
鄭軻連忙抽出一雙筷子,輕輕夾起一塊,送入口中。蛋清經過翻炒之後,柔軟滑嫩,入口即化,雞湯的醇香味道與鮮嫩的雞肉茸混在一起,爆發出驚人的美味。
蕭寒只是隨手做出來的一道料理,但是味道卻明顯超出了鄭軻的想象。
鄭軻剛剛從美味中清醒過來,卻已經看到蕭寒轉過身,繼續講解接下來的烹飪技巧。
華夏菜的烹飪技巧有很多,蕭寒也知道想要一次性把這些問題講完,有很大的難度,而且,鄭軻也不見得能夠全部學會,因此,這一天,他只是把常見的炒、爆、熘、貼、炸等操作,便收起了油性筆。
在蕭寒講完之後,鄭軻拿出筆記本,把蕭寒講授的要點整理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再詢問清楚,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到了下午。
蕭寒離開川閣,去買午飯,鄭軻也開始了練習廚藝。
最初,鄭軻以為蕭寒善意大發,把食材量減少了一半。然而,等到鄭軻開始烹飪食材,他才發現他弱智了。
是的,他只考慮到食材的初步處理,卻忘了在食材切好之後,還要進行烹飪,更關鍵的是,烹製消耗的時間更長。
第一天,鄭軻練習到了深夜,大致看了一眼剩下的食材,大約還有三分之二。
鄭軻無奈地搖了搖頭,無力地走回了休息間。
第26話 堅持
烹飪,最為講究的就是火候,所以,鄭軻在烹飪的時候,對火候的把控非常在意。如果在平時,鄭軻絕對不會出錯,但是在大量的食材面前,鄭軻也不可能保證每一次的烹飪,都恰到好處,而這時,蕭寒總會及時檢查鄭軻烹飪出的食材,然後不滿地看著鄭軻。
蕭寒並沒有說一句話,但是鄭軻卻感到了壓力,只能更加小心地烹飪。
這兩天的練習量很大,鄭軻在體力和精力的消耗上,也遠遠超過練習刀工的那兩天,反覆的顛勺,讓鄭軻幾乎吐了出來,左臂更是比之前粗了一圈,手腕有一種說不出的脹痛。
蕭寒像是早就料到鄭軻的反應,在鄭軻休息的時候,仍給了鄭軻十幾貼膏藥,讓他貼在脹痛的地方。
鄭軻知道,這些東西對蕭寒不算什麼,一次性把十幾貼膏藥都貼在了胳膊上,看的蕭寒直咧嘴,但鄭軻顧不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