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武漢。
日軍大本營的戰略方針是:華北、華中日軍,在追擊從徐州突圍的中國軍主力時,在行進中轉進並展開為武漢會戰。即:華北派遣軍以一個軍的兵力沿長江由東向西仰攻武漢;華中派遣軍全力沿淮河由東向西推進。華北方面軍在攻佔鄭州之後轉鋒南下,與華中派遣軍主力合攻武漢。其總的戰略意圖是:“以兩軍主力由北方席捲漢口。”
華中派遣軍總司令(火田)俊六大將根據大本營的戰略意圖,以一部兵力配合海軍艦隊,從長江水路進攻,另一部兵力(參加徐州會戰的日軍南路兵團)尾隨從徐州突圍的中國軍隊,向皖省淮河流域的蚌埠地區追擊(集結)。華北方面軍主力第2軍,則從徐州附近掉轉頭來,沿隴海鐵路南側向鄭州方向撲來。
舉世矚目的中日武漢大會戰從此拉開序幕。
5月中旬。
華北日軍第14師團二萬餘眾,分乘數百輛戰車、汽車和大炮牽引車,在師團長土肥原中將的指揮下,幾天之內連陷內黃、儀封、野雞崗、楚莊等地,卡斷了隴海鐵路線,兵臨蘭封城下。
日軍此舉,原本為配合徐州會戰,切斷徐州中國軍隊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戰區軍隊增援徐州。卻不料釀成與第一戰區的一場大戰,並轉變為武漢會戰之序幕。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上將以為日軍將南犯,令一戰區第1兵團總司令薛嶽將軍率第74、第71、第64、第8四個軍,以及第3集團軍和新編第35、第88兩師等部隊,前出蘭封地區阻敵。雙方在蘭封東北地區展開激戰,相持不下。
5月26日。
蔣介石從武漢北上,親赴鄭州第一戰區長官部,指揮北線作戰。蔣介石同時帶去兩支精銳之師增援蘭封會戰。一為桂永清中將的第28軍,第二為第200師副師長邱清泉少將的兩個裝甲兵營組成的突擊軍。
這桂、邱二將都曾到德國軍校留學深造,受德軍戰略思想薰陶特深,且都年輕氣盛(桂永清時年三十八歲,邱清泉三十六歲),常被人們稱為“德國將軍”。兩人更有多年深交,親密無間。
邱清泉是在南京會戰後才到第200師任職的,這是一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鐵甲戰車部隊。現在,他抖擻精神,披掛上陣,率領他那點可憐的裝甲戰車隊伍,會同桂永清第28軍那浩浩蕩蕩的步兵縱隊,向蘭封開進。
當時,土肥原第14師團已被薛嶽兵團和商震集團軍三面包圍。前敵總指揮薛嶽準備將其徹底殲滅,再揮師東進,殲滅魯西豫東地區之敵。他令桂、邱部隊接防蘭封城及附近陣地。
桂、邱二將來到蘭封城,原守城的第71軍軍長宋希濂將軍向他們介紹敵情和友軍情況。當宋軍長說到敵軍憑其機械化裝備,極其兇悍時,兩位“德國將軍”都很不以為然,桂永清劈頭打斷宋軍長的話頭,說:“小小的幾萬日軍算得了什麼?”
宋希濂道:“是嗎?可不能輕敵喲!”
邱清泉不屑一顧他說:“那你就看著我們來打它個落花流水吧!”
宋希濂見二人如此輕敵,口出狂言,不覺哈哈大笑,“很好,很好!下面就看二位德國將軍的了!但願你們打個大大的勝仗!”
邱清泉在城裡呆了兩天,覺得憋得心慌,手癢癢的,老想著用他的戰車與敵人大幹一仗。這天早飯後,邱親自開車,帶了八輛裝甲搜尋車和坦克戰車,想到城外去溜達一圈。桂永清也派出一支二三十人的步兵小隊,跟在邱清泉的鐵甲車屁股後出城搜尋。
邱清泉帶著步坦隊伍出了蘭封城,望東北方開進,出城約十里路,突然發現一支由騎兵和步兵組成的日軍搜尋隊,人數在一百人以上。
“德國將軍”一見敵人,頓時渾身熱血沸騰,大喊:“嗨!希特勒!給我衝!”
頓時,鐵甲戰車猛然開火,機關槍、戰車炮一齊怒吼,打得日軍團團亂轉,還沒待敵人摸清眉目,邱清泉的鐵甲戰車就衝了過來。日本軍的東洋戰馬的馬腳杆雖然強健,但到底還是沒有邱清泉的戰車的鐵輪子硬火。
少數幾個日本騎兵倒是狠狠打著馬屁股沒命地逃,而那些步兵便盡都成了邱清泉戰車上機關槍掃射的活靶子。
這到底應該算是一次真正舒心的追擊。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八輛戰車開足馬力任其飛賓士騁,機關槍、大炮不停地吼叫。
但是,好景不長。正當邱清泉高興得忘乎所以。指揮戰車乘勝追擊了七八里路,就被日軍給堵住了。
日軍的援兵趕到,抬出幾桿大炮,對著鐵甲戰車嘎轟嘎轟的狠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