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已經被來來回回地調撥了好多地方,將士們辛苦疲憊,早已牢騷滿腹。等這次再換防到涇州的時候,將士們忍無可忍,於是策劃了一次叛亂。幸好當時的都虞候(相當於憲兵頭目)段秀實英明果斷,將謀亂提前扼殺。
馬璘正是看到了這一問題,所以要將李晟等其他鎮的將領調來涇原,想要調和化解潛在的矛盾。在涇原鎮,這批將士還算穩定。不過這次引而未發的陰謀活動,沒能讓這些將士積蓄已久的怒火得以發洩出來,終究還是留下了隱患。後來,終於在德宗年間爆發出來,在長安釀成了一次極為嚴重的“涇原之變”。曾經的涇原兵馬使李晟則因為平定涇原之變而成就了自己的不朽名聲。此是後話。
在涇原鎮期間,李晟曾救過節度使馬璘一命。當時是大曆八年(773),吐蕃再次以十萬之眾,入侵涇州。唐軍一敗再敗。馬璘和吐蕃在鹽倉會戰,結果也是大敗,陷入了重圍。鹽倉就在涇州之西不遠。當時很多散敗的將士都逃入涇州城中,此時又是段秀實站了出來,組織敗軍去救馬璘。李晟也站出來,擔任了主要角色,最終將馬璘救了出來,而吐蕃軍隊也撤歸了。
不久,馬璘就推薦李晟入朝,當上了禁軍——神策軍的將領。在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馬璘對李晟的回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對李晟的提拔。事實上,這次調任對李晟意義重大,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是馬璘內心又有些複雜的感情,史書上說馬璘因此“內忌晟威略”,就是心裡有點忌妒李晟在軍中的威望和謀略。李晟的聲望升騰這倒是事實,後來李晟率領神策軍同叛亂的涇原將士作戰時,總是穿著錦衣,很顯眼。李懷光覺得很奇怪,這種標異的做法,按常理來說,是軍中大忌。李晟卻回答說:自己當年在涇原待過,而且在軍士中威望很高,現在他就是要特別穿這身衣服,以起到震懾敵人軍心的作用。
話說回來,李晟能進入神策軍,也是剛好趕上了皇帝要大力加強神策軍的建設。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戰爭都是靠藩鎮的軍隊在打。與藩鎮軍力的日漸強大相反,中央禁軍力量卻一直不見什麼起色,這讓皇帝很是鬱悶。自神策軍入主長安後,皇帝一心要將神策軍打造成一支精銳之師。而且,這支軍隊的目標,不僅僅侷限於保衛長安、保衛皇帝,還要擔負起對吐蕃、對藩鎮的威懾功能。可以說,馬璘推薦李晟進神策軍,是將他放到了一個更大的袋子中去了。不管是什麼理由,馬璘這個推薦,對李晟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可以說,如果李晟不是神策軍將領,那他未來可見的最好前景,也就是一個藩鎮節帥,他很可能就與後面那場救難大功無關了。因為這場功勞的背後,神策軍本身起著很微妙而關鍵的作用。
四、進入神策軍(2)
李晟當神策軍將領不久,德宗繼位。吐蕃繼續進攻唐朝,不過改變了策略,不走北線,改從劍南道入手,而且是和南詔聯手進攻,合兵十萬,分別從兩個方向進攻,一是北邊的茂州、扶州、文州,一是南邊的黎州、雅州。吐蕃揚言說“吾欲取蜀以為東府”,明顯是打算南北夾擊,吞併四川。如果這個戰略目標真的實現的話,那唐朝就太危險了。四川地區,一直是唐朝的大後方。一有動盪,就可以躲到成都去。唐朝有兩次皇帝都逃到成都,還有一次走了一半路。這個皇帝就是德宗。可以說,四川地區對唐朝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這個時候,四川地區一片混亂。之前在西川當節度使的是崔寧,這是個厲害角色,將西川整得服服帖帖,幾乎就成了他的獨立王國一般。他後來入朝,被留在京師。剩下的這批將領,遇到大敵,一個個都慌了手腳。吐蕃軍隊節節勝利,刺史縣令都逃走,老百姓紛紛逃難。德宗很擔心,看來只有讓崔寧回去收拾局面了。詔書下達,崔寧都已經準備動身了,宰相楊炎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這次崔寧回去,恐怕也無法搞定;就算搞定了,那麼他的地位牢不可破,四川再也無法臣服中央,貢賦不入,這和失去四川沒什麼區別。
那怎麼解決眼下的困難呢?楊炎提出一個方案,由中央直接派一支勁兵去,這支勁兵,主力可以由朱泚所領范陽兵數千人擔任,同時夾雜入神策軍。從戰鬥力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強的了。從戰後的局面來說,因為這支中央軍隊在四川,那麼之後由中央直接任命一個西川節度使的話,蜀中軍隊也不敢反對。這樣,既解決了軍事問題,也可以順便解決西川收歸中央所轄的問題。可謂“因小害而收大利也”。
皇帝聽從了這個建議。
在神策軍中,李晟大概算是最有戰爭經驗的將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