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大唐·如此江山 作者:

出來的兄弟式的情義。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更像是一批梁山好漢。他們更願意支援自己的“大哥”。

天寶十四載(755)二月,安祿山上奏,要求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替漢人將領。當時宰相是韋見素和楊國忠。韋見素本是個好好先生,從不拿主意。可這時韋見素都急了,極力勸諫玄宗說,這是安祿山要造反的證據。這確實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證據,安祿山幾乎已經是*裸地在做準備工作了。

軍事方面的準備,除了將,還有兵。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的時候,他的軍隊中,除了本部軍隊外,還有大量的蕃兵。這些蕃兵都是安祿山經過很長時間逐漸積聚起來的。這些人在叛亂過程中,確實起到了核心戰鬥隊的作用。

戰備方面,那就更多了。比如他“畜戰馬數萬匹”,武器裝備,也是堆積如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充分利用了胡商,他派大量胡商去做生意,每年交納上來的珍貨“數百萬”,這裡面,既有他做過商人的基礎,也有他利用宗教的成分——他扮演的光明之神,唬住了很多胡商。

九、漁陽鼙鼓動地來

安祿山有賊心,也有賊膽,但他選擇在天寶十四載造反,其實也是被逼的。

為什麼說是被逼的呢?這是因為有個叫牛二的人——楊國忠,老是對著他叫囂,你反啊!你倒是反啊!還把頭伸過來。

其實估計以安祿山的本意,大概會選擇在玄宗死後造反。提前動手,一是心理上他有愧於玄宗,師出無名。玄宗對他的恩情,足有天大。二是反叛的準備還不夠充分。事實上,安祿山雖然是三鎮節帥,但真正跟著他造反的,只有范陽一鎮。河東和平盧節度使兩鎮的大部分將士都站在對立面,堅決反對。如果再給他一段時間,把河東一鎮穩穩納入囊中,那麼將來的軍事形勢會完全不同。

安祿山之所以選擇在天寶十四載年末起兵,是受了刺激,要搶個先機。因為楊國忠畢竟不只是“牛二”,他是大唐宰相,是楊貴妃的堂哥,聖眷正榮,更麻煩的是,他也是個無恥之徒,是個狠角色。

其實說起來,他們倆之前還聯手,一起成功陷害過李林甫。況且,此前安祿山一直和楊氏家族交往密切,安祿山還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呢。

說到這個乾兒子話題,在民間傳言中,有頗多不雅的說法。八卦的起源來自所謂的楊貴妃給安祿山搞“三日洗兒”的遊戲。天寶十載正月初一是安祿山生日,玄宗和楊貴妃賞賜了無數的禮物。又過了三天,楊貴妃將安祿山召入宮內,要給他洗澡,這是唐朝“三日洗兒”風俗——孩子新生下來三天之後,要鄭重地為嬰兒洗浴一次。同時還要有所賞賜,所賜金錢就稱為“洗兒錢”。此前,安祿山正式認了楊貴妃為乾媽,所以楊貴妃趁此機會也來個“三日洗兒”,洗完之後,還用錦繡把安祿山給裹上,如同嬰兒一般——那得多大一塊錦緞啊!一時間歡呼動地,連玄宗也聽到了,於是很高興地前去觀望,並且賞賜了一大筆“洗兒錢”,把這個遊戲推向高潮。此後,安祿山就可以自由出入宮內,大家都稱呼他叫“祿兒”。

這個事情,後來被八卦成安祿山和楊貴妃有一腿,給玄宗戴了綠帽子。這種說法自然是謠言,完全不可靠。這個舉動,對安祿山來說,是透過楊貴妃加深了和玄宗的關係,求之不得。而對楊貴妃來說,可能是給她自己一種安慰,因為她已經沒法再做母親了。雖然是一場遊戲,也算是真的洗了一次兒子。至於玄宗為什麼這麼高興和湊趣呢?那自然也是一種對楊貴妃的歉疚,他年事已高,無法再給貴妃一個兒子的機會,那就此做點補償吧。

此外,玄宗可能也有一點更深的考慮:那就是希望給楊貴妃找個強有力的外援——在自己死後,楊貴妃也好有一定的保障。唐代比較流行認乾爹乾媽——安祿山以前就曾當過張守珪的養子呢。這種關係雖然是虛擬的,但好歹也是一種較為密切的關係。比如後代江湖兄弟結義,也就是一種虛擬親緣關係。

總之,玄宗本意是要加強安祿山和楊氏關係的。開始階段,雙方也確實打成了一片。但到了楊國忠取代李林甫地位之後,雙方不可避免地分裂並矛盾激化。

這幾乎是必然結果。因為李林甫憑著自己的資歷和能力,壓住了楊國忠和安祿山。而他一死,這兩人之間就直接衝突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而且,他們兩個都很瞧不上對方。楊國忠看安祿山是野蠻無知的胡人,安祿山則把楊國忠視為靠裙帶提拔的紈絝子弟——不服!

楊國忠的做法就是日夜不停地在玄宗面前攻擊安祿山是野心家,要造反。天寶十二載,他就替哥舒翰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