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的布條“陳勝王,大楚興”,到太平天國的“天父天兄”,簡直史不絕書。因為在現實中,人們以為皇帝是真命天子,有著神性。所以,反叛者只有給自己也加上“天”、“神”的光環,才能讓人心理上服從自己,克服對方。所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就是最直接的口號。
當然,這個時候,安祿山還只是利用軍神託夢,還遠不到挑戰皇帝權位的程度。但這無疑是個可怕的起點——安祿山是個心理戰高手。
安祿山的情報工作也是一流的。他命部將劉駱谷常駐京師,專以窺測朝廷內情,一有動靜則飛馬報訊,故范陽雖距京師有數千裡之遙,但安祿山對朝廷的情況卻瞭如指掌。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吉溫,他曾經是李林甫的一隻狗,著名的酷吏。此人還是著名的變色龍,或者說是政治風向標。李林甫風光的時候,他投靠了李林甫;楊國忠得意之後,他又投向了楊國忠;而安祿山冉冉升起的時候,他再次不失時機地向安祿山獻媚。此人心狠手辣不說,還是一流的“特工”。他掌握的政治秘密,是安祿山非常急需的內容。因此,兩人一拍即合。他替安祿山在長安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政治情報,著實上演了一回精彩的無間道。楊國忠發現後,很惱怒地報復了一把,以貪贓藉口,將吉溫一貶再貶,流放嶺南。不久又派人去審訊,最後吉溫死在獄中。後來,安祿山在洛陽做了大燕皇帝,還特地找到吉溫的兒子,才六七歲,就給他做了河南府參軍,還賞賜了大量財物。安祿山這算是江湖大哥的風範。甚至有人說,安祿山起兵是為了替吉溫報仇。 。 想看書來
八、陰謀是怎麼策劃成功的(2)
反過來,安祿山的反情報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甚至安祿山起兵造反,一路南下的時候,最初的報告到達玄宗那裡,他還在半信半疑呢。直到各地訊息不斷湧來,他才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也不是沒人向玄宗送情報,但這些情報一概被玄宗無視,後來甚至於乾脆把告發安祿山的人直接送到安祿山那裡去。這下玄宗的耳根就清淨了。說到底,是玄宗自己選擇性失明。
吉溫固然和安祿山交好,不過他大概沒有膽子勸安祿山造反,據說他曾和安祿山密謀說,只要我們能推翻李林甫,那我保證你能當上宰相。看來他們的目標還僅是定在宰相位子上。
倒是安祿山後來招攬的一批失意文人中,不乏膽大包天之輩。比如高尚(字不危),此人頗有才學,卻貧困不得志,常嘆道:“高不危當舉大事而死,豈能齧草根求活邪!”頗類似於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野心。雖是文人,卻有亡命徒的狠勁。“最怕流氓有文化”,指的就是這種人。
高尚和另一個文人嚴莊,後來就成了安祿山的“謀主”,他們倆在鼓動安祿山造反這個事情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後來安祿山造反一度軍事受挫,他非常鬱悶地訓斥高尚、嚴莊說:“汝數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他們還用了圖讖這種東西來勸說安祿山作亂,頗有煽動性。在建立大燕政權後,高尚當了中書侍郎,而嚴莊做了御史大夫。可見兩人在安祿山集團中具有核心地位。
值得注意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在河北道地區,安祿山提拔了大量行政官員,任為各州刺史。這其中就包括顏杲卿,所以後來顏杲卿拉起反安祿山大旗後,安祿山非常惱怒地訓斥他說:我提拔你是對你有恩,你居然反我,恩將仇報!可見,安祿山早就在各州刺史人選上埋下了很多種子,他要等著在這時候收穫果實。范陽起兵的開始,勢如破竹,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安祿山,大概是很難理解顏杲卿這樣的儒家文人的情懷和立場的,但他非常懂得用利益收買人心。
安祿山手下,武將自然是不缺的。比如史思明、安守志、李歸仁、蔡希德、崔乾祐、尹子奇、武令珣、田承嗣等,都先後被提拔。這些武將都是智勇兼備,在後來的戰爭中都是戰功赫赫,堪稱名將。看來安祿山還頗有識人之明,會用人也是做領袖的必備條件。
不過,這些武將的身份,大多不是漢人。而且,他們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士。他們在文化上、心理上都是自成一體的,和那個遠在萬里之外的長安中央,實在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當然,他們知道皇帝是最高領導,但不也有句話說“天高皇帝遠”麼?還有句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因此,這批軍中骨幹力量,他們對安祿山的向心力和擁戴,恐怕要遠大於對朝廷、對皇帝的所謂的“忠”。不是說蕃將就沒有忠於皇帝的,但畢竟“忠”這種美德,對他們來說,是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也許他們更喜歡“義”,喜歡軍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