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然而,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智商,聰明如狄仁傑,會那麼傻,自尋死路?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狄仁傑要了紙硯,偷偷拆了被頭的帛布,寫好了一個訴冤書,然後放到棉衣裡頭封好。之後對看守人員說,天熱了,讓家裡人來拿回棉衣。看守人員也不仔細檢視。結果這份訴冤帛書,就順利地被狄仁傑兒子狄光遠送到了武則天面前。武則天立刻召見了他,問他為什麼先前承認謀反?狄仁傑回答,如果不承認,早就死在酷刑之下了!於是武則天下令釋放了他,同案的七人也都出獄了。
狄仁傑這次被誣陷,居然能夠全身而退,實在是個奇蹟,不能不說他的聰明靈活、見機行事,遠在普通人之上。武則天時候還有一個宰相魏元忠,也曾受誣陷入獄,他一開始死硬,結果備受折磨,體無完膚,最後還是不得不承認謀反。當時人都說魏元忠和狄仁傑差距太大了。
當然,狄仁傑絕對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非常堅決的。就在這次關押的過程中,酷吏看狄仁傑這麼快就認罪,自以為得計,就想利用狄仁傑來株連陷害別人,於是派了判官王德壽來勸說,希望他能牽連尚書楊執柔,作證他也參與了謀反。狄仁傑問,怎麼作證呢?王德壽很高興,就說:你在春官(禮部)任職的時候,楊執柔也剛好在同部門做員外郎,你就說在這個時候搭上線的。沒想到狄仁傑大喊道:“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然後一頭撞向柱子,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跑了,不敢再脅迫。
這就是狄仁傑,善於保護自己,也勇於保護他人。
後來,武承嗣曾多次奏請誅殺狄仁傑,都被武則天斷然拒絕。事實上,狄仁傑是很受武則天賞識的,即使這次狄仁傑沒有自救,相信武則天也不會置他於死地,因為將來她還要大用他呢。
九、定策國老
終於,在神功元年(697)十月,狄仁傑被召回朝中,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第二次成為宰相,成為輔佐武則天治理天下的左右手。此時,他六十七歲。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寵信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直呼其名。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的時候,常不讓他跪拜。考慮到狄仁傑已年老體衰,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格外傷心,她哭泣著說“朝堂空也”。這是因為朝堂中再也沒有這樣的頂樑柱了啊。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還體現在對狄仁傑格外寬容上。狄仁傑的性格是張揚激烈的,他經常會面折廷爭,公開直接反對武則天的做法,而武則天則“每屈意從之”。
比如武則天是佞佛之人,狄仁傑就屢次勸諫。久視元年(700)夏天,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是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武則天為此中道而還。秋天,武則天又想造大佛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狄仁傑再次力諫,武則天也接受了,罷其役。
武則天晚年,最寵愛的是二張,甚至太子、公主這些人都靠邊了。但狄仁傑居然敢公開羞辱張昌宗。有一次,南海獻“集翠裘”——大概是用很多綠色的羽毛織綴而成的,非常華貴而美麗,武則天就賜給了張昌宗。剛好狄仁傑入宮奏事。武則天讓他們兩個一起玩雙陸的遊戲。狄仁傑就說,要賭一把,而且提出,所賭之物就是兩人身穿的衣服。武則天笑說,“你不知道,此裘價超千金。你的紫袍價格不能比啊。”狄仁傑站起來說:“我這個是大臣朝見奏對時穿的衣服;而張昌宗的那件,不過是嬖倖寵遇之人所穿的衣服,用它來換我的紫袍,我還覺得虧了呢。”張昌宗一下子情緒沮喪,心神不定,連輸數局。狄仁傑二話不說,上前就扒下裘服,拜恩而出。出了朝門,狄仁傑立刻把衣服丟給家奴,讓他穿上,然後打馬,揚長而去。
以當時武則天對張昌宗的寵愛,狄仁傑竟敢如此行為,可真是異事啊。如果此事真實,那麼可以說明,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寵信,那是到頂了。
基於這樣的特殊地位,狄仁傑在盡心竭力治理天下之外,還傾力做了一件頂要緊的事——促成李顯繼任太子。
武則天臨近晚年了,繼承人問題已經無可迴避。這可能是武則天面對的最大困境。她的選擇只有兩個——兒子或侄子。從武周這個朝代的角度來說,她應該讓武姓人繼位;而從個人角度來說,兒子總是比侄子要親得多。
武則天的困境就是,雖然她個人戰勝了時代,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