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李淵說到這個份兒上,顯是衷心之言。

他根據李世民的才能及胸懷,得出了為蒼生計,李世民做皇帝最為合適的結論,實屬不易。

他跳出了李世民骨肉相殘的圈子,超越自己的悲痛而欣喜李世民治理天下的功業,也彰顯了他的胸懷和睿智。

李世民當了皇帝,手下臣子多頌揚李世民的功業,其耀眼的光環遮沒了李淵的成績。

比起李世民來,李淵固然有優柔寡斷、不勤政、愛享受的毛病,然他能在群雄混戰中深謀遠慮,當了唐朝的開國皇帝,此後用人得當,終於一統天下,並奠定貞觀之治的基礎,其功不可沒,足證其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

李世民見李淵如此寬宥自己,是他實在想不到的喜訊兒。

這些年來,他一直懷有心事,就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兄弟,迫父退位,心想當世人如何評價自己?後世之人又如何評說自己?父親鬱鬱不樂,是否因此事始終不能釋懷?畢竟,骨肉相殘,為古今大惡。

現在父親親口說自己做得對,顯是寬宥了自己,他在欣喜之餘,也深嘆李淵那博大的胸懷。

如此,他就徹底地去掉了一樁心事。

那一時刻,他悲喜交加,哽咽道:“父皇……兒子有父若此,讓兒子……讓兒子……”最後竟然說不出話來,他又復跪地,向李淵叩拜。

李世民拜別李淵辭出大安宮,一路上默默無語。

回到太極殿,他的眼圈依然紅彤彤的。

這時,長孫無忌有事來奏,看到李世民這般模樣,驚問何故。

李世民簡略將剛才他們父子二人對話的過程敘述了一遍,長孫無忌聽完,也是大為感動。

李世民最後感嘆道:“無忌,父皇這樣說,又使我生出了許多感慨。

我即位之後,經過我們君臣努力,終於實現天下大治。

群臣議論起來,將這些功勞都堆在我們頭上。

其實追根溯源,像現在農桑事旺,若非父皇於武德二年初定《租庸調法》和《均田法》,我主政數年之間豈能就成功了?其他如各種律令及主要做法,皆是父皇奠定基礎。

我所做的,無非是將之更嚴格執行罷了。”

頓了一頓,李世民又道:“這裡面也有大郎的功勞。

武德年間,我多在外從事征伐之事,大郎為太子居京城,許多事都是他親手來做的。”

長孫無忌看到李世民心情激盪,在這裡衷心讚揚李淵和李建成之功勞,心裡隨之感動,又不免感到有一絲不和諧。

他這些年追隨李世民,早將李世民看作神人似的。

現在李世民既然親口讚頌別人之功,他心中雖並不能完全接受,但也不好出聲辯駁,只好連連稱是。

好半天,李世民的神色方才恢復正常。

說道:“無忌,我看父皇的日子已經不多,該是為他準備後事的時候了。”

長孫無忌點頭道:“是呀。

古者皇帝即位之初就營造陵墓,短者十餘歲乃成,長者需五十年才建成。

太上皇即位之後,一心撲在天下之事上,無心顧及自己的陵墓。

臣那日與嘉敏一起去探望太上皇,見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看來時日不多,現在即著手來做,已經顯得倉促。”

“嗯,明日朝會上要與群臣商量此事。

我想呀,要依漢長陵故事,建造時務從隆厚。”

長陵為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其高九丈,規模宏大。

李世民第二日在朝會上說出自己的意思,不料立即遭到了虞世南的反對,其奏曰:“聖人薄葬其親,非不孝也。

如此為何呢?他們深思遠慮,以為厚葬其親反而成為親人之累,所以不為。

。 想看書來

太上皇歸葬獻陵 老狐狸魂歸磧中(6)

陛下之聖德度越唐、虞,然厚葬太上皇卻以秦漢為法,臣以為不值。

陛下說在陵中不藏金玉,以防人來盜墓,然依漢長陵故事,其陵九丈,外人看見丘壟如此巨大,怎麼會相信裡面沒有金玉呢?且太上皇往日曾對臣說過,其陵寢建造,務從儉約。

陛下說要務從隆厚,就是違了太上皇的初衷。”

“虞卿以為應如何建造呢?”

“臣以為如《白虎通》所規制,造建三仞之墳,其器物制度可加刪減,以刻石立於陵旁,另將太上皇之事蹟製成一書,將之藏於宗廟,奉為子孫永久之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