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干支配合六十年為一輪,從此有了自己的歷法。
祿東贊因求婚成功,且公主大合松贊干布的心意,其歸國後自然好事連連。
松贊干布先升其為大論,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又賞賜其大批珍寶,得知祿東贊拒絕了李世民的賜婚,即任其選配國中美女,還自己掏腰包,為祿東贊建造了一座城邑。
是時,吐蕃人以氈帳作為居住,自祿東贊始,其他大臣紛紛捨棄大氈帳,而立棟宇以為居處。
那日議事剛畢,松贊干布一時興起,他喚祿東贊,執其手曰:“我即位之後,你隨我征戰高原,立功無數;你又輔佐大事,謀斷適宜,實為國之首輔。
然我心懷感激惟一事而已,知道是什麼嗎?”
祿東贊心裡知道答案,但微笑不答。
松贊干布立起身來,將祿東贊牽到窗前,用手指著宮外土地,無限感嘆自答道:“如此山川高地,得之難,失之易,你為我求來大唐公主,則可使江山永固,此為你之最大功績。
我得女如此,夫復何求?”
祿東贊心中暗笑贊普,因有了一個可意佳人,其眼中的江山也隨之增色不少。
其實何止松贊干布感激祿東贊,吐蕃臣民也盛讚祿東贊此舉非凡。
公主入吐蕃不久,人們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公主的影子。
吐蕃原來以放牧為主,公主到來,攜來五穀與蕪菁種子,其種植在高原上皆能成活,惟麥子與高原不適應,其逐漸變種,後來成為高原獨有的“青稞”,由此改變了高原人的生活單一方式。
後來,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又向李世民請求賜給蠶種及造酒、石碾、�、紙、墨之匠,輸入中土成熟的冶金、紡織、建築、製陶、碾米、釀酒、造紙、制墨等各種技藝,直接地改變了吐蕃相對落後的面貌。
那些日子,秀兒等侍女帶領吐蕃婦人,教習她們紡絲織帛。
漸漸地,文成公主獲得了吐蕃人的真誠敬愛,每說到她的名字,許多人頂禮膜拜,幾可將她視為神人一般。
然而月有陰晴圓缺,世上的完美之事畢竟太少且不能持久。
公主事夫散唐風 唐皇出師討漠北(5)
文成公主到了二十五歲時,三十四歲的松贊干布竟然英年早逝,此時,這對神仙眷屬剛剛成婚九年。
按照大唐朝廷規制,文成公主可以返回長安歸寧父母身邊。
然她寸步未離吐蕃,又在這裡生活了三十餘年,其逝去後,吐蕃人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將其送到瓊結的一座小山上,與松贊干布合葬在一起。
文成公主辭別長安,從此未再入大唐的土地一步。
其心思到底如何,是因路途遙遠且艱辛,而畏難不願遠行,還是內心深處責怪李世民將她嫁到萬里異域,其始終難以釋懷,因而鐵定心思與松贊干布相伴? 後人不得而知。
侯君集攻破高昌城的訊息,經各驛快速傳遞,很快傳入京城。
此加急文書由兵部送入宮中,正是早朝過後的時辰。
其時,李世民在太極殿西暖閣與一幫近臣用過早膳,正與他們一起商議薛延陀的事。
李思摩率領突厥部眾越過長城,到定襄建牙帳是數月前的事。
李世民見李思摩非常懼怕薛延陀,即讓執失思力攜帶璽書去見夷男讓其退出漠南之地讓給突厥,明確薛延陀與突厥以大漠為界,不得侵擾。
若誰先啟釁,大唐即出勁兵征討之。
夷男迫於李世民的威嚴,不敢不聽,即將薛延陀部眾移往漠北。
李思摩臨行之時,心中還是懼怕薛延陀,向李世民求懇道:“臣蒙受皇恩,為部落之長,願子子孫孫為國家一犬,守吠北門。
若薛延陀侵逼,請徙家入長城。”
李世民讓他放心前去。
夷男退回漠北,心裡終歸不是味兒。
他這日聽說李世民東巡,遂對其大兒子說道:“李世民東巡,留下李承乾看家,這是一個無大才的主兒,其應付突發的事,定然沒有李世民迅速。
你可帶領兵馬去擊定襄,那李思摩若沒有唐軍撐腰,摧之勢同拉朽。”
其子大度設聽命,帶領部眾及同羅、僕骨等部人馬,號稱二十萬,浩浩蕩蕩殺奔定襄。
果然,李思摩聽說薛延陀來襲,沒有一次像樣兒的防禦,其帶領部眾快速越過長城,保據朔州,然後遣使向長安告急。
李世民此次東巡時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