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2 / 4)

小說:奸臣世家 作者:垃圾王

是西京洛|陽的一道天然屏障。

宋神宗死後,蔡道必然會被貶出汴梁城。而整個大宋的江山之中,他不管到了哪裡都會混得非常好。除了河東路。

因為後世的山|西,除了煤礦之外,土地貧瘠,水源又少,而且也是遍佈山地。可用來耕種的土地極小。而且,這裡地處內陸地區,無海可依,發揮不出蔡家海上的優勢。

蔡道那點農業知識在河東路根本就反不起太大的浪花。

蔡道大膽猜測,恨他的那些人肯定不會讓他安生的過日子。

河東路無疑就是一個能夠讓他的名聲大損的絕地。所以,蔡道才未雨綢繆地將人派往了中條山地區。

提早實施蔡道制定的一個計劃,為自己未來的河東路執行提前鋪路。

其實,蔡道早就上那道奏摺之後,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

他這麼做,也並不是無謀之舉,根本原因,還是蔡道自己不願意繼續呆在汴梁城中了。

可是,誰知道,事情的結果卻事與願違。宋神宗大怒之下,實升暗貶了蔡道,卻一直都不肯答應蔡道提出離京的請求。

xbqgxs

第208 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

可是,誰知道,事情的結果卻事與願違。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宋神宗大怒之下,實升暗貶了蔡道,卻一直都不肯答應蔡道提出離京的請求。

幸好,蔡道暗中操縱的藏富於民計劃並沒有被廢止,不論是變法派或是保守派的大臣,俱都認為和大遼國換取耕牛是有利可圖的。

收購糧食、製成美酒、販賣到遼國換取耕牛和極少量的戰馬,這些蔡道都已經插不上手了。而且,那些耕牛最終只有極少的數量能夠流入貧民百姓手中。可是,不管是誰在主持這件事,倉庫中的糧食的的確確地在減少,而大宋國北方耕牛的保有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之中。

所以,即便蔡道從這件事中被剝離了出去,計劃卻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元豐六年,畿內大旱,河北諸路又一次遭遇蝗災。

可是,有了去年中原大熟打底,各地官府又在監察御史的監察下,補足了常平倉。

所以,即便按照蔡道種田的方法,畿內的土地在大旱之年也無法獲得增產,大部分普通百姓還是在家裡儲備下了充足的糧食應付災年,其手中也有了不少錢財。所以,畿內的土地即便減產較為嚴重,汴梁城內外也並沒有出現往年那樣的大規模的流民。

想當初,蔡道進京之後,曾經拜訪過蔡確,並向這位八閩的前輩提供自己的意見,就是專門把分屬於不同派系的低階官員,劃片派往容易出亂子的地區,屬於保守派系的全都派往了河北諸路,屬於中間派系的派往西北地區,而屬於變法派系的全都派往了更容易出亂子的河東路和齊魯地區。

當時,蔡確和章敦還不理解蔡道這樣建議的真正意義何在,不過,之後,蔡確在安排官員的時候,還是下意識的按照蔡道的建議就這麼做了。

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只過了一年的時間,效果便顯現了出來。

天下最容易出問題,也就是最容易出政績的四個地區,西北地區,中間派系的官員在孫覺和蘇軾的率領下,做得是風生水起。

河東路和齊魯地區本是較為貧瘠的地區,相對於河北地區,那是山多地少,可是,在這一年之內,除了極個別州縣以外,俱是風調雨順,再加上變法派的低階官員都對推廣蔡道的種植技術極為感興趣,所以,這兩個地方也都如同西北地區一樣,取得了豐收。

相反,連續兩年遭遇蝗災,河北諸路百姓的情況可謂是雪上加霜。

宋神宗親自指派鄭俠從汴梁城調撥一批糧食透過水路運往大名府,救濟因蝗災而流離失所的饑民。

鄭俠就這樣,再一次被派到了河北諸路抗擊蝗災的第一線,最終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

畫流民圖的時候,鄭俠倒是做得非常得心應手。可是,輪到了他去處理流民問題的時候,這廝就採取了以往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應對河北諸路的災民。

大宋文官慣用的手段,既簡單,又殘忍。

先是派重兵把守住邊境和各個府、州、縣的城門,特別是黃河,這樣做,既可以阻止流民進入河北諸路的各個城市之中,又可以阻止這些流民越過黃河,就食於京師。他甚至還聯合河北諸路上上下下的官員一起欺上瞞下,強硬的按下了這次蝗災對河北的影響。

經過蔡確和章敦的精心調派,河北諸路的府、州、縣的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