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北地區,以及東京道以北地區。
其實,韓書生在新皇耶律敖盧面前說過一句話:“南國的蔡太師還給你們指了條路,東京道以東,那裡就是高麗,他說了,反正,那個彈丸小國是我大遼的屬國,怎麼處置還不是由陛下你說了算。高麗國雖小,可那裡的最東面盛產稻米,那裡以後就可以變成我大遼的另外一個析律府。”
對此意見,耶律敖盧自然是欣然採納,考慮到宮分軍家人的問題,他決定,待剿滅女真人之後,立即派這些宮分軍去進攻高麗國。至於上京和東京那裡,燕京城內的大軍就足夠平定叛亂了。
半個月之後,韓氏族長耶律寶騰終於和宋朝的樞密使韓忠彥簽訂了對於兩國日後關係有著深遠意義的和平條約。
這個和平條約又被後世的漢人成為‘天佑五年宋遼和平條約’,之所以選擇韓忠彥,而不是任何一個丞相,亦或是周王趙似和蔡王趙泌,是因為,這個韓寶騰本人已經被耶律敖盧冊封為遼國的新任樞密使。考慮到身份對等的原因,才會選擇韓忠彥的。
和平條約的只要內容如下:
首先,幽雲十六州既不是宋國奪取的,也不是遼國割讓的,還是遼國皇帝賣給宋國皇帝的。
至於價格,大宋國每年要交給大遼國一百萬兩的錢帛。
當然,這個錢帛不再稱之為‘歲幣’,從今年開始稱之為‘歲贈’。
這裡的錢是指天佑版的銅錢,韓書生堅決不要麒麟銀幣,因為,他想在大遼國內自己鑄造這種銀幣,他才會不管自己鑄造出來的銀幣是否精美,是否會有人盜鑄。
而帛則徹底換成了棉布,這一點,韓書生向耶律敖盧進諫,以後,在遼國之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不得穿絲綢製成的衣物,必須穿棉麻織成的衣物。
對於此,新皇是慨然應允。
絲綢穿在身上的確是非常舒服,可是其取暖的效果肯定是比不上這種新出現的材料織成的衣物。何況,絲綢的價格還是太高了,君不見,南國的百姓辛辛苦苦織出來的絲綢,他們自己卻一輩子都穿不上一件。
對於韓書生這樣的要求,蔡道並未阻止,因為,他知道,世上的事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許韓書生自己和大遼新皇帝能夠做到這一點,可是,遼國的那些貴族卻早已習慣往日奢華的生活,除非韓書生有能力徹底剷除這些腐朽的勢力,不然他這種堅持,也許到了耶律敖盧厭煩他的那一天便會就此終結。
其次,宋遼兩國就此確定了雙方的邊界。
最東邊的邊界,不是榆關,而是錦州。
中部的邊界是雲州,以北歸遼國,以南歸大宋。
西部的邊界,卻是以黃河‘幾’字形頂部的狼山和陰山為邊界。
對於這一點,韓書生以為蔡道實在吹大氣,因為,河套地區還有不少歸屬於西夏國的領土,李乾順就是瘋了,也不可能答應蔡道的這個要求的。
可事實上,李乾順的確是答應了這個要求,他於天佑五年秋收之後,將定居於河套地區的西夏國漢民和各個部落全都遷移到了銀川以及河西走廊地區。
李乾順當然那不是瘋了,蔡道幾乎是不費出灰之力就從遼國手裡輕鬆地拿回了燕雲十六州,他再不走的話,他才是真得瘋了,如果惹來了那個殺神,西夏國都有可能不復存在了。
當然,蔡道同樣還是在每年照常給西夏國五十萬的歲賜。
第652 第十更 天佑五年宋遼和平條約中
這些錢帛,也當成是大宋國贖買河套地區西夏國領土的錢。
不過,讓李乾順感到有些屈辱的是,他都已經很主動地從河套地區遷走了,讓出了西夏國大片的領土,可蔡道和大宋國就是不肯和他簽下和平條約。
天佑五年宋遼和平條約中,當然還有更多的內容,細枝末節之處,蔡道並未關心。
蔡道為什麼這麼做呢?
這就叫小懲大誡,西夏國子立國之後,什麼時候講過信義二字呢?
蔡道才不會自縛手腳,如果李乾順有任何異動的話,他一點不介意徹底消滅党項這個反覆無常的民族。
與遼國的和平協議簽訂之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蔡道此時仍然留在了燕京,並未回到汴梁城。
可大宋境內,全天下一片歡騰之聲,文武百官也紛紛上書讚譽皇帝和太師功蓋古今明君賢臣,諸如此類的,現在可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進讒言,挑撥蔡道和小趙伴的關係。
先不說孟太后肯會嚴把此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