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就是穿了白襪子。在比較重要的場合穿西裝的話,最佳的要求是襪子跟皮鞋一個顏色,至少是深色,絕對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則將產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國家深色西裝是正裝,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間夾雙白襪子他們稱為“驢蹄子”,反差太大了。另外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錯誤,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標沒有拆。我們現在買來的西裝都會有一個比較醒目的商標,但是實際上那是西裝的封條,按照慣例你買來西裝之後,服務生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標拆掉,啟封了,開始用了。很遺憾我們國內很多服務生對此不是很瞭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幹,久而久之,害得我們不少弟兄,誤認為袖子上有一橫是名牌的標誌。君不見經常有人走路時,有意做屈臂挺進狀,要露一手,那麼此點是不合慣例的。好我這個案例就到這裡了。
那麼我剛才要講的這個案例是要說明什麼呢?我是想跟各位講,什麼是涉外禮儀?涉外禮儀實際上就是我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換而言之,它是講規範,規範就是標準。你講不講規範,是你這個人懂不懂規範的問題;你講不講規範,是你這個單位有沒有規範的問題。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是很強調的。比如在大庭廣眾之前,一個男人一個女人著裝,他有規範性的說法,兩句話:“女人看頭,男人看腰”。女人看頭是看什麼呢?看髮型,比如染不染色,長度如何等等。像我們服務行業,政府機關一般公務員是不染彩色發的,除非把花白的頭髮染黑。另外頭髮不宜過長,作為女性,一般工作崗位上不長於肩部。有同志講了,長於肩部如何?長於肩部要做技術性處理,盤起來、挽起來、梳起來,不能隨意披散開來。道理很簡單,年輕姑娘的一頭飄逸的長髮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這兒一甩,沒準附近的每一個人就暈了。“男人看腰”,看什麼呢?不是看我們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帶是什麼品牌,而是看這樣一個細節,腰上掛不掛東西。我們說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話,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個有層次的人,在大庭廣眾之前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你見過普京總統腰上掛手機嗎?你見過安南腰上有一串鑰匙嗎?所以我剛才想講的這是涉外禮儀的一個特點,就是規範性。
那麼實際上從比較研究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講的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要遵守的國際慣例,和我國傳統禮儀還是有一些差異的。我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明,有五千年的禮儀文化,我們都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繼任成長,那麼我們大家應該說是學識源遠流長,但是,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中外禮儀是有一些差異的。譬如國際禮儀它是強調關心有度,換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個人隱私問題。而我國傳統禮儀,強調親密無間。這個恐怕在國際交往中,此點不瞭解就麻煩了,按照我們的規範性說法,國際交往中不宜隨便探討對方、請教對方的問題有五,我們叫涉外交往五不問:第一不問收入問題,第二不問年紀大小,第三不問婚姻家庭,第四不問健康狀態,第五不問個人經歷。第二個特徵講物件性,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內外有別,自己人你該問還是問,但是外人你不問還是比較好。比如在國際交往中,每個人的健康被視為私人的資本,你身體不好,人家做生意會跟你合作?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說實話,這個問題是我們很多人比較愛問的。
那天一個老兄就問我了,說“老金你怎麼臉色不大好?”我說我最近比較累,晚上經常熬夜。“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臉色就不好。”我說我胃還行,比較能吃。“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難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並無惡意。但是因為他在對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時,他要不講規矩,就容易引起歧義、誤會。我們講了一個規範性,講了個物件性,還要講一個溝通。
人和人之間有接觸才有瞭解,有了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會互動,這是三個重要的程式。接觸是第一樣,前提。接觸了之後才會瞭解,逐漸瞭解之後知己知彼才容易溝通。所謂溝通是雙向瞭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但是這個有難度,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招呼。老北京的習慣,就是要問,五十歲以上的人起碼要問吃過沒有。我們聽眾大家外語沒得說,我不知道你怎麼翻譯?但是我一般告訴我的學生,老北京問外國朋友吃過沒有,最準確的翻譯是:“你好”。千萬不要直譯,因為大多數外國兄弟聽不懂。我個人就遇到這種情況,有一次一個活動,我們一個同志沒話說,就問外國朋友,說你們吃過沒有,他們很實在,“我們都沒吃,你請吧。”誰讓你問了?那外國人也有個習慣,他喜歡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