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然的以為媒體是一個精確且公正的資訊來源,然而,美林證券公司的資訊釋出卻是有選擇性的,只把他們希望競爭對手看到和聽到的資訊公佈出去。儘管,美林公司既沒有明確地公佈虛假資訊,也沒有誇大CMA的研發費用,同時也沒有明確地縮小CMA最終透過司法審判的可能性,但是,這客觀上造成了競爭對手們對研發成本估計過高或對CMA成功的可能性估計過小。如此高明的春秋筆法,再加上CMA諸多訴訟案帶來的不良影響,使得競爭對手們相信他們研發自己的CMA的前景堪憂,就這樣,美林證券公司得以獨享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利潤豐厚的機會。
第六章 出其不意案例綜合分析
儘管在上述的幾個案例中,取得“出其不意”效果的途徑略有不同,但是其中的共同點卻向我們揭示了有關這個機動戰第三大指導性原則的幾個洞見。所有的案例都涉及對資訊的管理,都是透過削弱敵方決策能力,隱蔽己方意圖和到關鍵時刻才發動等一些方法來營造有利於己方的競爭環境。在5個案例中(薩姆·休斯頓將軍在聖·哈辛特的大勝,百事可樂公司的“紅色程式碼”,“沙漠風暴”中的聯軍,諾曼底登陸和美林證券公司推出CMA),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進攻時實施資訊控制能出奇效。而另一個微軟公司的案例卻告訴我們,在進行防禦時,也有一種威力無窮的戰術,即隱藏真實的資訊且釋放煙霧彈以迫使競爭對手們慎重對待。此外,在聖·哈辛特之役和諾曼底登陸前的準備工作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企圖進行奇襲時,在組織內部成員中保持高度的紀律性和機密性是多麼的重要。最後,微軟公司和美林證券公司向公眾釋出的資訊,說明了媒體完全可以成為影響競爭對手行為的利器。
出其不意……向海軍陸戰隊取經海軍陸戰隊很清楚資訊在21世紀的衝突中將處於越來越中心的位置,並且在近年來,為支援其機動作戰的實踐,海軍陸戰隊大力提倡一種體制化的、正式化的資訊管理系統,即我們耳熟能詳的“資訊戰”。資訊戰是指運用基於多元化資訊平臺的行動去“對抗,惡化,分裂,毀滅或是影響敵方指揮官的意志,手段,指揮和控制部隊以及通知目標受眾的能力”。這些行動包括欺騙、電子戰、心理戰、物理摧毀、資訊保安、公共事務、軍民行動(civil…militaryoperations)和計算機網路戰。
儘管資訊戰的概念比本章所涵蓋的內容要寬泛得多(公司不太可能會去互相阻塞彼此的網路或是利用電腦病毒互相攻擊),然而,這一概念還是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們如何在商業環境中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同“出其不意”此計一般,資訊戰也涉及對資訊進行管理以營造競爭衝突。除了這些基本的相似點以外,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高度重視資訊戰這一概念了,所以,資訊戰對於有志於機動戰的實踐者來說,無疑也是值得關注的。海軍陸戰隊業已在資訊戰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將其與任務的計劃和執行正式地整合在一起了。結果,支撐著機動戰的資訊管理已不僅僅是一個好的理念了,它現在已完全融入了海軍陸戰隊的一切戰場運作。
資訊戰單元資訊戰發端於“資訊單元”(IOCell)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並且,正是這樣一個個小的“資訊單元”支援著一個大的戰場運作。資訊單元由專門的資訊戰軍官所領導,是一個由來自於不同背景的專才所組成的多元化集團,這些專才的所長各不相同:或是戰場計劃,或是情報收集,或是電子戰,或是火力支援,或是資訊交流系統,又或是公共事物。他們對這個資訊單元的投入程度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對其所負責的那一方面承擔核心責任。
資訊戰計劃資訊戰單元在指揮官的領導下,營造即將到來的戰場條件,並以此為基礎,對基於資訊層面的種種行動進行組合,且對其做出一個明確的戰場規劃。同時,資訊戰單元還必須和戰場計劃內的其他單位緊密合作,不斷地完善這個計劃,並確保其能和戰場的整體時刻表完全融為一體。這種成功的整合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在這個互動的戰爭遊戲中,其他作戰單位必須進行廣泛的合作和參與,而且,資訊戰計劃既要具備一定的彈性,也要具備一定的穩定性。
資訊戰計劃若是由如此嚴酷的過程所磨鍊出來的,接著便可以被整合進全面行動命令(operationsorder,OpOrd)了。但是,為了突出其重要性,資訊戰計劃依然會在行動命令中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資訊戰的實施資訊戰單元的責任是相當廣泛的,而並不僅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