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鮮卑帝國 作者:蠍子王

公元303年,荊州蠻人張昌在安陸率流民起義。公元304年,匈奴族貴族劉淵在左國城率匈奴五部起兵,建立漢國,自稱漢王。公元306年,山東劉伯根起兵反晉,東萊士族王彌響應;寧州五苓夷反叛;成都王司馬穎舊將公師籓、汲桑打著迎立成都王的旗號造反。一時間烽煙遍地起,四面楚歌聲,在這無數起義軍當中,誰埋葬了西晉王朝呢?請看下集《匈奴漢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章 匈奴漢國(1)

在這大大小小的叛亂中,最終將西晉王朝推向末路的是匈奴人,隨後鮮卑人、羯人、氐人、羌人各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建立政權,到底為什麼造成這種情況呢?西晉王朝又是如何處理邊疆少數###的呢?五胡亂晉到底可不可以避免呢?直到現在我們仍是眾說紛紜。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形成書面材料的是一個叫江統的人,江統字應元,陳留圉(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時任晉國山陰令。

上文我們曾經介紹過,隨著南北匈奴的分裂,南匈奴入塞,鮮卑人居匈奴故地;另外一部分烏桓人也在三國時被遷入塞內。西晉時期,少數民族部落大規模內遷的浪潮又再次出現,匈奴族和羯族大量進入幷州(今山西地區),鮮卑族進入遼東、幽州、涼州(今遼寧、河北和甘肅)。西晉征伐高句麗,一部分高句麗人被遷到河南。漢族名稱的由來源自漢朝,以上少數民族與漢族開始雜居並處。少數民族民眾為反對當時沉重的壓迫,經常武裝反抗,晉惠帝時上黨的匈奴人起兵,隨後關中的羌人、盧水胡(匈奴的一支)、氐人紛紛起兵,擊殺建威將軍周處(除三害的那個英雄),不過都被晉廷鎮壓下去。

江統由此意識到少數民族入內,會威脅西晉王朝的統治,因此,他寫了一篇古今傳頌、影響深遠的文章《徙戎論》。其文寫道:

“夫夷蠻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夫為邦者,患不在貧而在不均,憂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廣,士庶之富,豈須夷虜在內,然後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於計為長。”

從徙戎論文章可以看出江統的主導思想就是將遷入內地的少數民族再遷出去,讓他們回到原來生活的邊遠地區。江統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胡適先生曾經指出民族主義的三個方面,最淺的是排外;其次是擁護本國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艱難的是努力建設一個民族的國家。江統最適合第一種,排外的民族主義者。徙戎論問世不到十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帝,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稱王,五胡十六國勃然而興,西晉亡國。當時的人都佩服江統的遠見卓識,認為如果晉王朝採取政策遷徙少數民族,則可以避免亡國之禍。

徙戎論作為一個處理###的解決方案呈到晉惠帝司馬衷的御案上,白痴皇帝顯然無法解答至今仍然困擾世界的###。晉朝的統治者們怎麼看待這一方案呢?

歷代封建王朝處理少數###無非是兩個字,“撫”與“戰”,最佳的莫過於撫戰結合,恩威並施,可為什麼總不見效果呢?因為他們缺少兩個字“平等”。漢族總喜歡以華夏自居,稱少數民族為夷、胡、蠻等等。在這種思想方針的指導下,民族之間的關係只能是上述兩個字。江統開出的藥方,是個“遷”字,他所能帶來的結果,無非是一個“戰”字。

民族遷徙不僅僅是中國才有的事,也不僅僅是東方才有的事,他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問題。中世紀歐洲的日耳曼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阿蘭人、蘇維匯人、勃郎弟人、央格魯與撒克遜人先後進入義大利、西班牙、不列顛以及北非。他們所向無敵,打敗西羅馬帝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王國。所有人的野蠻人都是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生存的渴望來的。如果你強行讓他們回到原始森林或者草原上,對過上舒服的日子,習慣農耕生存的民族來說,可能嗎?肯定會激起他們的反抗,必定是持續不斷的戰亂。縱使你用武力把他們遷出去,他們難道不會再來嗎?還是會發生戰爭。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五章 匈奴漢國(2)

如何解決大晉國的###,晉武帝司馬炎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允許匈奴、羯族繼續內遷,反對朝臣的意見,不殺匈奴傑出的人物劉淵已經表明態度,他對少數民族要“撫”。然而他和他的大臣們始終擺脫不掉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限制,不能平等的對待少數民族,對劉淵不殺但也不用。如此的民族政策雖然能夠拖延民族矛盾爆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