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的長文《金融產業比重過大是腐朽的標誌》,大談金融就是一場陰謀,說,“我們再不能聽那幫‘金融戰士’忽悠了”(第115頁)。在美國這樣金融已經非常發達的國家,談這個也許有點意義,但在中國這樣金融產品極度缺乏、金融尚未開放的國家,談這個有什麼意義呢?金融對於經濟發展的作用,我想是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必談的,不過在一些偏激的憤青看來,現代經濟學都是西方的那套騙人花樣,全是後殖*義立場的,那我就引用一段《*文選》。
1991年年初,*在上海視察。他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後,但現在就要做起。”(《*文選》第三卷第366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咳,對現在的憤青,我只能再次嘆息:沒文化又不愛學習還自以為是,實在沒辦法。
讓中國的月亮比美國更圓(1)
廖保平:讓中國的月亮比美國更圓
好多年前,我在銀行工作,有一次陪領導到上海出差,說實話,那是我第一次去上海,領導則國內國外好多地方都去過。晚上我們走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摩天大樓華燈璀璨,如入夢幻之境,領導說,你到了這裡就等於到了國外,國外還未必有這麼繁華呢。
這話不假,《紐約時報》曾報道說,紐約的高樓只是上海的一半。當時我很驚訝,中國的發展真是神速,中國的月亮終於比美國的月亮圓了。可是現在細想,上海的月亮能代表中國的月亮?不能,並非絕大多數中國人享受上海式的文明成果。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紐約高樓只有上海的一半,而說美國只有半個月亮。有一天,當我們指著中國最落後的農村說,你到了這裡就等於到了發達國家的農村,那個時候,我們就真的可以說中國的月亮很圓很圓了,可現在還不是。
在中國,說“月亮是外國的圓”是一件找罵的事,你一說,民族立場就有問題,憤青就會說你在給洋人*趾,是崇洋媚外。你什麼都不說,你買輛美產的悍馬開開,他們就羨慕得發出嘖嘖之聲。
記得1980年代初,有機會出國的人都要給親朋好友捎些洋貨回來,有一個不知道是真話還是笑話的事,講一個人有機會出一趟美國,滿眼都是好東西,恨不得全部搬回來,可是口袋裡的銀子畢竟很少,為了能多買點洋貨回來送客,這位朋友只好省吃儉用,是啊,親朋好友都翹盼他的“洋貨”呢。結果這個可憐的傢伙因為飢腸轆轆而暈厥過去,險些丟了人命。這也是行動上自覺地認為“月亮是外國的圓”,但那會兒誰要是說“月亮是外國的圓”肯定被罵得狗血噴頭。
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美國也不好過,打擊“月亮是外國的圓”又有市場了,在農村老太婆嘴裡,說美國人都討飯了,只能靠我們來救濟的話都在流傳著,美國又該只剩半個月亮了。
還有的人一講到外國的月亮就說,外國的制度環境文化更好,還不是因為他們用了很長時間積累出來的,而我們還在摸索階段,他們當年在初始階段,還不是一樣的血腥醜陋。要是都從起點這個階段來說,中國的月亮比他們圓多啦。
這話聽起來似有道理,深究就站不住腳了,歷史都進入21世紀了,你的起點和別人不一樣,標準也變了,你還想參考過去那樣*祼的搞法怎麼可能?拿環保來講,《中國不高興》裡也有人講,憑什麼外國人對我們破壞環境有那麼多的指責,當年你們工業化初期不是一樣破壞環境麼?
這叫什麼話?人類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我們已經進化到人了,還要退化回去做猿猴怎麼可能?再說,環境保護首先是對我們自己有好處,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負責,總不能讓我們把環境都汙染成一個個的癌症村裡,水不能喝,空氣不能吸吧。
要是用這種憑什麼的句式,我們何不這樣去問問美國人:
憑什麼你們美國人有那麼好的社會福利保障?
憑什麼你們美國人能接受那麼好的教育?
憑什麼……
然後再用這樣的句式來反問我們自己:
憑什麼貪官拿我們的錢去看外國的月亮?
憑什麼一改制就把我們改掉了?
憑什麼一徵地就把我們的房子拆了?
憑什麼欠我們工錢一拖再拖不給?
讓中國的月亮比美國更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