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兒擔心,這一次法國之行,總理會不會也來一筆訂單呢?
事實上,客機訂單在華夏外交舞臺上嶄露頭角,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
那次開啟華美關係正常化的中,一個並不為人注意的附帶成果就是,尼克松順手向華夏推銷了十架波音飛機。
當時尼克松乘坐的“”就是一架飛機,成為最好的促銷廣告。
據說,迎接總統的車隊剛走,一群華夏人就迫不及待登上了“。”舒適寬敞的內部空間、自動化的電氣系統、佈滿精確儀表的駕駛艙,給這些領域的專家和官員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七年後,二代領導人訪美,不但訂購了三架客機,還特意繞道西雅圖,參觀747客機生產線,此舉開創了華夏領導人參訪西方飛機制造商的先例,也奠定了波音這類大公司的在華利益。
後來,華美關係一度降至冰點。
為打破外交困境,三代領導人親自抓外交,尋求與美國的外交突破,波音訂單成為華夏政府手裡的一張大牌。
1990年華夏與波音簽訂了波音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民機訂單,36架確認訂購,36架意向訂購,總價值為90億美元。
波音投桃報李,自覺擔當起華美間的斡旋角色,在華盛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研究和遊說團隊,為促進兩國關係鋪路搭橋。
三代領導人造訪波音西稚圖總裝配廠的時候,波音組織了三千多名員工列隊歡迎,場面浩大,給足了華夏領導人面子。
隨後,華夏掀起一波兒訂購波音飛機的熱潮。
1994年,波音向華夏交付了第200架飛機。
此後多年,波音多次以強大遊說能力促進華美友好並不斷獲得鉅額訂單回報的案例,進入了世界頂級企業公關模式的教材。
等到四代領導人訪美的時候,歐美國家正深陷金融危機難以自拔,而華夏已經成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