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山窩裡的全球首都 作者:

搞定了窩棚的住宿問題,又順帶在慶祝聚會上借勢把玉米番薯花生土豆這些作物給推廣下去,剩下來的就是村民們在聽到這些作物的產量後眼睛血紅血紅的便扛著傢伙什開墾新田去了;對於村民們所爆發出來的瘋狂幹勁鄧時鋒並沒有阻止,而且還專門圈定了哪些土地是用來開墾做水田,哪些坡地荒地將作為旱地讓他們每天在這些土地上勞作。雖說鄧時鋒是已經決定走工業發展道路,但要讓這些人一下子完全脫離農業生產那肯定是不現實的,而且即便他們肯鄧時鋒也沒這麼多糧食養他們啊,這高爐可不是一天能搭建起來的,而工廠更不可能憑空出現,在沒有形成良好的生產條件和產量,以及銷售渠道和糧食外購來源前,半農半工的現象還是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由於已經解決了這些村民的基問題,鄧時鋒總算是能夠專心帶自己的學生,也就是孩子王這份很有“前途”的偉大事業。

新村,特別是大棚戶建立起來後,鄧時鋒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將全部八歲到十五歲的孩子男男女女甚至一些身體先天有缺陷的全部蒐羅到了自己這裡。對於女孩子也能上學村民們並沒有說什麼女孩終歸是出嫁的賠錢貨、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現在能讓他們減少一個人的口糧負擔就已經謝天謝地。而鄧時鋒選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是經過考慮的,年齡太大的其思想已經逐漸的形成,同時超過十六歲的少年基上都已經成為了各家的主要勞動力,再想有長時間的系統學習培養已經不太現實,能讓其堅持掃盲類的基學習就已經實屬不易。而在這個時代,各種疾病和缺乏足夠的糧食及營養外加天災使得孩童的夭折率相當的高,沒有挺過八歲的孩童用較為殘酷的話來形容,可以說是沒有經受得住大自然嚴酷考驗的淘汰品,而八歲以後,隨著孩童身體逐漸的發育和行為能力的成長,挺過這個坎的都是大自然淘汰下的強者。

現在鄧時鋒一共收下了男男女女三十一人,一群男孩女孩在這裡被按年齡段分成了兩個組,八至十二歲一組,十二至十五又是一組,高年組自然要照顧低年齡組,鄧時鋒將他們納入麾下的第一天起,就讓他們開始培養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對於鄧時鋒的這個安排,孩子們都基上沒有任何意見,身這些孩子就是同一個村的,其間也有一些彆扭,但孩子們的彆扭只要不是家長天天面命耳提的灌輸,在孩子們中間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許上午還打架的倆人下午就已經一起下河摸魚上樹掏鳥,對於大腦中有一個長達二十年教育經驗記憶體的鄧時鋒來說,相當瞭解和清楚孩子心理的他,管理這些孩子還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更何況,除了家長們告誡孩子們這位大仙的神威法術之外,鄧時鋒在孩子們心中,就像是後世的叮噹貓一樣,永遠有讓他們為之著迷的神奇法寶一樣吸引著他們……

鄧時鋒能這樣吸引孩子,除了能夠熟悉、瞭解並且掌握他們的心理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總能變出各種新鮮玩意去吸引孩子們的好奇度,且不說他能神奇的讓那些透明的小東西發出神奇的光亮,就是用些廢紙折出來的紙飛機投擲出去在空中滑翔就能讓孩子們為之咋呼興奮好幾天,更別說像CD機和喇叭這樣能發出音樂和聲響近乎於魔幻般的東西對孩子們的刺激。而藉助著這些小玩意,鄧時鋒在收服這些孩子們心的同時,也開始因勢就導的讓他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

在教育上,不僅鄧時鋒腦海中那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記憶體,鄧時鋒人也很認同一句話:“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家長和老師!”

孩子身對世間萬物都有極大的興趣和探索yù,要不然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對父母有著十萬個為什麼這樣的疑問時間段,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能回答的自然是傾囊相告,而對於不瞭解甚至是無知的問題,最愚笨的父母只會板下臉呵斥著孩子不要亂開口提問扼殺孩子的求知yù,普通的父母會因為不知其道理而顧左右而言他甚至是用胡編亂造的答案來糊弄孩子,而聰明的父母則是在坦誠告訴孩子他所能知道的部分後,讓孩子自行去想辦法學習和了解。天才……往往都是在孩童求知成長的時期便已經在父母的態度中決定了的!鄧時鋒不是這些孩子們的父母,但是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的父母來完善和促進提高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成材率。

同時,鄧時鋒腦子裡的那位老教齡老師也很清楚,後世孩子們對學習的厭倦除了引導不利之外,更重要的是過多沉重的學習內容和壓力過早的壓在了孩子們的身上,除了知識大爆炸所帶來的各種新增內容增加之外,最令人痛恨的就是那門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