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3 / 4)

小說:山窩裡的全球首都 作者:

就已經隨著鄧時鋒的教育,在經過這一年多的時間慢慢的發芽,正逐漸的在鄧時鋒的培養下茁壯的成長。當然,外部勢力給這些思想施加的肥泥也不容忽視,外部覬覦自己用雙手和汗水創造出來的東西讓這些孩子們明白祈求是沒有用的,捍衛自己財富的最好手段就是拿起武器——轟死他丫的!!

對於鄧時鋒向孩子們灌輸的思想,覃二和老孫頭也不是很明白很理解,但那種武力抗爭的辦法卻很對他們的脾性,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有著絕對一致的思想觀點。

黃掌事已經離開了房間,剩下來的三個人都是屬於內部的最高層人員,既然剛才鄧時鋒也提到了北面的事情,那麼接下來幾個人自然將話題的重點轉到了這方面。

山村對北面的人口產生謀動之心其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早在去年開始,覃二他們就一直致力於將散落在北面的那些逃亡黑戶給吸收進山村,這些人和覃二有著同樣的身份和相同的血淚史,從情感因素和人口成份上都利於山區的安全和發展;只是在經過六十多年的自然發展,這些人口不僅居住的越來越分散而且人數也越來越少,到去年下半年時,這樣的人口已經基本上很難再尋獲併入山村。

不過今年過年時,盤子他父親這些同為瑤、壯少數民族村民在返鄉探親時無意中拉來的那些做工瑤民給大家開啟了一條人口併入的新思路——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吸收那些少數民族人口呢?!

這些少數民族雖然對外界的漢人抱有牴觸甚至敵對的情緒,但因為自己山村有盤子老盤叔他們這樣的熟瑤存在的緣故,雙方的敵對情緒至少沒有那麼濃烈;而且因為己方擁有對方所需要的生活物資和缺乏勞動力可供對方進行工作交換,一來二去,這半年多的時間下來,這些瑤民不僅逐漸的在消除對山村、對外界漢人的牴觸情緒,更重要的是他們來山村務工的人員也從原來的幾十人逐漸增長至超過兩百人;可以說,北面數個瑤族居民的青壯人口基本上都已經被自己給吸收乾淨。而且隨著這些人不斷的將山村裡交換的物資還有資訊給傳送回去,很多瑤民都知道在這裡幹活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能換家裡缺需的生活物資,因此這個數字估計在秋收之後還會出現一個雪崩式的增長,據老盤叔的大概估算,秋收之後來務工的瑤民能超過五百人!甚至有這麼七、八戶瑤民已經確定落實在秋收時遷至山村定居!

既然瑤民僱工的形式一片大好,那麼鄧時鋒他們沒有理由就這樣放過這麼好的人口資源,只是考慮到山村的人口組成成份,山村在吸收大量瑤民的同時也需要吸收大量的漢民,以保證山村的人口成分不能出現不可控制的變化。

可漢民人口擴大的途徑有限,山村從外面購買漢族奴工的效率和數量實在是不容樂觀,再加上最新的一批奴工中發現了有人安插進來的密探,鄧時鋒他們也只能從更遠的地方購買奴工來保證隊伍的純淨,可這勢必會影響人口輸入的時效和數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上半年軍隊向外進行小範圍作戰搶奪一些人口中所品嚐到的甜頭,大規模的武裝掠奪便提到了三個人的議事本上。

覃二和老孫頭對向外作戰掠奪人口行動表示了支援,在攻打方向和重點區域上大家的意見也比較一致,南面和西面是不可能的。南面人口雖多但距離柳州府太近,打這裡就意味著能打柳州城,這和捅官府g點沒啥區別。西面柳城縣和融(安)縣雖然距離柳州府遠點看似沒啥大礙,但流經這兩個縣的融江和陸路交通不僅是聯絡柳州府西面和北面的重要交通要道,更是聯通貴州的重要經濟命脈,打下這裡柳州府的大小官員不跳起來和你玩命才怪……東面都是山區實在沒啥人口(到後世也是林場沒啥人口),因此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北面作為突破口。

這北面說實在話雖然也是山區,但由於自古一來便陸續有人搬遷進入這裡,不僅漢族人口眾多,還有很多瑤、壯、苗、侗族人口,在人口數量和民族分佈上,都相當符合山村發展的需要。再著就是整個區域的各族人口因為早年間古田起義的緣故,用後世某偉人的話來說那就是這裡革命的群眾基礎相當不錯,而且在山村幹活打工的那些少數民族人口也可以從中幫助山村建立一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大家都相當看好北面的區域。

攤開北面大概繪製的地圖,覃二指點著若干個人口聚集點講述著他們這半年來對北方滲透和資訊收集的情況。

“目前在我們這裡幹活務工的有十三個村子的村民,透過這些人我們已經和這十三個村落建立了往來關係。而且透過這些村子的連帶關係,我們還向北面繼續聯絡上了二十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