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多年來不加刻意修飾的生活記錄,演義和思想繁衍,能幫助人們喚起反思。希望我們的民族最終立於世界先進之林,讓我們的後代,永不重複父輩的愚昧和苦難。願上蒼保佑中國。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時隔二十餘載,過去的歲月,至今歷歷在目。當年從不毛的村落重歸都市,揣開高考之門,恍如隔世。放眼滿城盡帶黃金甲,沖天香陣透長安,如同歷盡滄桑的土匪,滿身的殺氣,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後來飄洋出海,多少帶有類似西部牛仔的情結。當流寇雖叱吒風雲,但也不免吃足苦頭,歷盡艱辛。
漫長的*時期,中國的教育幾乎完全停滯,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經歷了知青返城的鉅變,一九八五年,我先後從兩所大學畢業。當時的社會開始重視學歷,鼓勵年輕人學有所成,將其充實到各個領域,包括上層建築和各級領導層,可謂“科舉制”的復興,彷彿回到了“褒賢貴德,樂育人材”年代。(透過考試,延攬各路人才,拓寬和最佳化選擇精英的基礎,從此,千萬莘莘學子有機會一展身手。後來到了海外,知道歐洲在十九世紀就有了公務員學歷與考試的敘用制度,以後演化成現代的文官制度,和中國的千年科舉制有異曲同工之妙)我這個當過鳳陽農民和上海工人的前插隊知青,因此受惠,被調入上海交通大學任職,參加交大南洋(若干年後成為上市公司)和交大與香港西園集團合資賓館的組建,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個有了生機和希望的新開端,用當今時髦的說法,激盪三十年拉開了大幕。
一九八六年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轉折,自從十七歲到安徽務農以來,脫胎換骨,從手無縛雞之力的都市學子,變成“服田力穡,不避寒暑”地道農夫,如果和無端的*相比,這些簡直算不了什麼,這是我們國家特殊歷史時期的一大土特產。我在農村年限長;受的苦多;受到的打擊也重;僅僅是因為我向地方政府提議,發展養蜂業以提高農民收入,被當地官員扣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帽子。我萍蹤於各季花期,縱橫各省一年有餘,養蜂所有收入,為生產隊購置了一臺拖拉機,在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可以說是當地一大新聞。但是當地某些幹部竟然說,這是特務經費。如此顛倒黑白,無法無天。(連*都打到地獄,何況是一個小小的知青)10年前我回國的一次特殊場合;曾把這段真實的經歷告訴年輕官員;他們都聽儍了。去年,在一次國賓館宴會中;有一位高階官員好奇問道:”貴公司大手筆參與夕陽工程;這可是沒有多大利潤的慈善事業。”我舉了插隊那段經歷;聽者為之動容;說: “和當年*知青中一些政治鑽營分子相比之下;你的境界高出許多。”我回答道: “未必;實際那些人出於無奈,也是受害者。即便我要鑽營,還沒有本錢; 比如說有海外關係(現在,幹部子女在海外司空見慣。然而,當年海外關係可是大罪);我只是有一份善良;覺得農民實在太苦了;應該為他們做點事;儘管我自己也成了農民的一份子,極為落魄;沒有任何的希望。” *毒害整整一代人靈魂,這個影響之深,難以想象。兩年前在安徽地方黨委和*部安排回鄉;意外見到,當地老鄉居然養著我當年傳授他們的蜜蜂蜂群;他們告訴我,是三十年前由於我開風氣之先,如今養蜂業已經成為當地一大副業,很多家庭因此致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事後給親友寫信如下:“重返鳳陽,儘管多少年來,是企盼以久的心願,但是這次的成行,契機來的突然,決定做的倉促,不過效果的完美,確實超過了預期:是一次充滿情懷和思緒風暴的夢之旅。來到那些你曾經住過的村落,面對久違的黃土地和草草木木,濤聲依舊。穿過時空隧道,分明重現當年的激情,苦難,和渴望的歲月,以及充滿活力,無奈和悲壯的青春之魂,這一切和人們當前的音容笑貌,交錯重疊,顯現整一代人命運和歷史縮影,沒有比這更驚心動魄的了,彷彿身心幽浮於時空倒錯之中,回到上海以後,好一陣子緩不過勁來,至今還能感覺到那種震撼力。”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此後的遠走天涯,和早年一言難盡的經歷,有莫大的關聯。峰迴路轉,接踵而至的人生軌跡,確實也是沒有預料到的。現在想來,當年長期的農民生活和四海為家的養蜂經歷,是後來海外漂泊的預演和熱身。
第三章
盛大成是眾多大學同學中的一位,一個共同的目標,使我們走到一起了。這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化青年往往熱衷於探討的出國話題。我們似乎很容易達到“悟”的境界,是因為和一般的大學生不同,我們是先踏上社會,並且經歷了現代中國最動盪的*時期,而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