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月5日不可遏止地爆發了天安門“四五運動”。

——7月6日,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衷心愛戴的朱德委員長逝世,中國軍民又在極其悲痛中送走了這位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勳。

——7月28日,發生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和天津。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在強烈的地震和餘震中,中央電臺同時擔負起三大任務:一是做好抗震救災的宣傳報道,許多人不避風險,堅守工作崗位,誓與廣播大樓共存亡,記者請纓冒險去唐山採訪;二是維護廣播大樓安全,採取多種措施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安全播音,在酷熱中迅速建立並堅守在地震備播點;三是保證電臺正常工作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撤離到樓外的帳篷內辦公,同時又必須保證家屬的安全與生活。工作的艱難無法記述,宣傳的艱難無先例可循,中央電臺也因此做了一次成功的“戰備演習”。

——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儘管事前有預感,當這一訊息傳來,仍如晴天霹靂,悲痛與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一起襲來。我主持中央電臺毛主席治喪活動的宣傳,所有節目必須全部更換,下午4點播出了《告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書》,震驚國內外,“似乎地球停止了轉動”。悲痛中又發生了把“毛澤東主席治喪委員會名單”錯播成“周恩來同志治喪委員會”的大差錯(很多人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詢問是怎麼一回事),無疑是雪上加霜,悔恨與壓力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18日中央電臺和北京電視臺(即今中央電視臺)向全國、全世界轉播“追悼大會”實況,更是“前無古人”,緊張得令人窒息,我站在話筒前雙腿瑟瑟發抖。長達25天的治喪宣傳,全國一直沉浸在哀痛的氣氛中。

——10月6日,粉碎“四人幫”。毛主席治喪活動宣傳剛剛結束,立即投入粉碎“四人幫”的宣傳。誰都清楚,在政局發生大變動時掌握宣傳輿論的重要性,在中央採取粉碎“四人幫”行動的緊急關頭,派耿飈和邱巍高進駐中央廣播局,一夜之間控制和奪回了長期被“四人幫”篡奪了的中央電臺、電視臺的宣傳大權,保證了粉碎“四人幫”的順利進行和全國政局的穩定。不久,中央電臺報道了全國人民歡欣鼓舞慶勝利,轉播了天安門慶祝大會實況。隨後中央宣佈結束長達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這一樁樁大事,天災人難,悲喜交加,“驚心動魄、天翻地覆”,在宣傳報道上都是“史無前例”的,其幕後策劃更是驚心動魄、鮮為人知,在中國新聞廣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給人留下永久性的記憶。迄今為止,對於“文革”中這些重大宣傳背後的故事,對於這些故事的過程和細節還很少有人涉及。作為歷史,無論是它的宏觀和微觀,無論是它的正面還是負面,都是客觀存在,都是歷史研究的寶貴財富。

1978年底召開了有重大轉折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央電臺對這次會議的前後和會議本身都做了準確、及時的宣傳報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也給中央電臺帶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帶來了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和宣傳上從未遇到過的發展期。

1985年,我被任命為中央電臺臺長、分黨組書記,開始主持中央電臺的全面工作。我有自知之明,我清楚中央電臺歷史的厚重,又受命於改革時期,深知這付擔子的分量和宣傳的複雜性,誠惶誠恐;我擔心45年人民廣播事業的優良傳統能否在我的任期內繼承和發揚,擔心中央電臺的事業能否隨時代而發展,不要因自己的能力淺薄和工作疏漏而停滯倒退。

改革開放是時代精神,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新聞宣傳的改革被提上議程。中央在各方面積極推動新聞改革,尤其是延續了多年的許多固有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逐步開放,如黨的代表大會、全國人大會議和全國政協會議的舉辦,“十一”國慶和“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慶祝,新年和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恢復,都與時俱進地發生著顯著的變化,相應的宣傳報道也隨之而改變。在本書的幾篇文章中,我就以上宣傳的變化作了歷史對比,從演變中折射出時代的印記。

自序(4)

改革開放的客觀形勢、聽眾的需求和媒體之間出現的激烈競爭,尤其是電視的崛起,都強烈需要中央電臺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但是如何進行改革?無先例可循,“萬事開頭難”;宣傳改革易,自身改革難,這是中國新聞傳媒面臨的共同問題;守舊難為繼,放開不容易,也只能是有領導有步驟地“摸著石頭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