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速度約2000字,但在特殊情況下的播音需要多少字,心中無數,中間還必須有間隔,大約只能播出1300字左右。這麼隆重的追悼會,要在事前說的話太多了,只能反覆篩選、提煉。轉播稿由曹仁義、劉振英和我採寫完成,真可謂“精心設計,字斟句酌”。例如,張掛“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等字的“橫幅”,在這種特定情況下稱作“橫幅”,顯然不恰當不莊重。應該叫什麼?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經反覆查對,經向有關人員求教,叫“挽幛”,就寫下了“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的巨幅遺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央。上方,大幅黑色挽幛橫貫天安門城樓,上面寫著:‘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
為恰當掌握播音速度,反覆試播,據我多年的記憶,過去的備稿從來沒有這麼細緻過。要特別注意把握準基調,把握準速度。既有間隔又不能長,因為中間不能播放音樂,在現場那種萬籟俱寂的場合,幾秒鐘也難捱;大會開始前又必須有空場。為此,擔負這次播音任務的方明(崔明德)、常亮(侯長生)幾遍、十幾遍、幾十遍的試播,記下每段播音的時間、每一間隔的時間,記下每一段開始的時間是幾分幾秒,不管上一段播音是縮短或延長了時間,都必須保證下一段按照設計時間準時開始,只能壓縮或延長中間的間隔。(見附件一)為防止播音員臨場緊張或發生意外,特意安排了兩位有經驗的播音員,一人播音,一人備份。 。。
毛澤東主席逝世公開廣播的背後(9)
五、現場試播
試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