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之後是宴樂,女嬪從不必再隨公主,她們被引入一所殿中看舞蹈和雜戲。
楊玉環雜在許多貴婦中,有些心慌,但她又多有著喜悅,因為,在一日之間,她受到了人們廣泛的注意。
回到家,她雖然很倦,但又在罕異的興奮中,她很快地進入自己的房間,對著銅鏡而看。她自問:“我真的很美?比那許多女人好看?”
她對著鏡子搔首弄姿——她作出種種自己以為是美麗的姿態,然後,她向鏡子扮鬼臉。
她被眾人所矚目,認為美人,但是,楊玉環依然是稚氣未脫的。
這之後,楊玉環被邀到貴家去的次數轉多了——楊玄璬終於限制了女兒。
她不滿父親的作風,但她習慣了,馴順地服從。
也就在此時,楊玄璬已故的長兄玄琰的寡妻,帶了女兒,由巴蜀到洛陽來——楊玄琰的遺孀,有姊妹在東都,她孀居很悶,本身又富有,便攜同十三歲的小女兒做一次探親的旅行。她先住在自己的姊妹家,但楊玄璬以長嫂如母,強邀了她們母女住到自己家中。
//
………
《楊貴妃》第一卷(4)
………
楊玉環和這位孀居的大伯母及十三歲小名花花的堂妹很合得來,特別是楊花花,人小鬼大,她懂得很多,她把自己旅途的經歷,講得天花亂墜——她又肆無忌憚地,批評小叔父的古板和迂腐。還有,她學著已獲得進士的大堂兄楊鑑的聲腔和姿勢,楊玉環為此而大樂,她本身馴順,不願批評,但小堂妹卻代她發洩了。
楊玉環雖然被限制不得參加外面的宴會,但楊玄璬又無法拒絕所有的召邀,譬如咸宜公主的相約——先告,再派車來迎,楊玄璬就無法拒絕了。
於是,在一次參加咸宜公主府邸的遊宴中,楊玉環見到了大唐的皇子,封壽王的李清。
壽王和咸宜公主是姊弟,同母,又同為母親所寵愛。
壽王只十八歲,有好風儀,他像咸宜公主的哥哥,這是就風度而言——壽王謙和自然,看去很成熟,但沒有王的架子,他和楊玉環相見時,婉拒她行大禮,在談話中,曾經自稱名字“清”,以示平等。
咸宜公主為此而笑了,她說:
“玉環,父皇有子女五十人吧?有些個名字,我也弄不大清楚,他排行第十八,你呼他十八殿下好了,那比壽王殿下自在!”
楊玉環恭敬地叫出十八殿下,一雙大眼眨著,欲言又止。壽王似乎知道她的心意,笑說:
“父皇子女很多,依冊籍所記,我們兄弟現在有三十人,最小的,是父皇這次到洛陽後才誕生,至於姊妹,現在有二十六人吧?我姊姊比我大一歲多,但姊姊排行反而比我低,在公主中,她排二十一——不過,我們兄弟姊妹夭折的也不少,現存人數,不足五十。”
“這樣多——一個人生這樣多……”她脫口而出,但才出口,她就發覺失言,要遮掩已來不及了,自然,她現出了尷尬相。
咸宜公主和壽王同時發出笑聲,這使她窘,幸而,這位有好風儀的皇子及時收斂,含笑說:
“父皇妃嬪甚多——”
“殿下、公主,我的意思……”她欲解釋,但一開口,又發覺不對,無法繼續,面頰上泛起了紅暈。
“我知道你的意思,好像,前代帝王,有子女五十人者,不會太少吧?只是,本朝開國以來,以父皇子息最繁。相傳周文王百子,父皇可能會追上——”壽王輕鬆地為她解開失言之窘。
咸宜公主看得出的——事實上,今天她安排這宴會就是為弟弟。楊玉環以為自己是第一次見到壽王。但壽王李清,於姊姊結婚的那一天,就看到美麗的楊玉環了。稍後,他向姊姊暗示,咸宜公主便為之安排。
壽王為人比較謹慎,他並不因母親貴重而放肆,他已到了擇妃的年紀,一見楊玉環,就萌生了愛慕心,但他並不躁急,他希望多見一兩次和了解這位家道中落了的名門閨秀,他的用心,非但楊玉環不知道,連放任粗疏的姊姊咸宜公主也不知道。
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洛陽城南尊賢坊南街柵前的河南士曹參軍事楊玄璬住宅有了特殊的佈置——二十多名典禮人員沿著伊水岸,每隔十步,就立一人,直到楊宅大門前,此外,有金吾軍的兵士四十人,在街道上巡弋,禁止閒人通行這一段路。
楊氏宅,大門、二門都敞開著,除執事、役吏外,守宮署的內官一人,以及一位內謁者,分別在門內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