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亂世紅顏:楊貴妃 作者:雙曲線

何算計著要發動玄武門事變,而結交齊王元吉妃及玄武門守將常何的妹妹常婉之類的事。他寫太平天國,主線也不放在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人身上,而放在洪宣嬌。

南宮搏本人甚少論及他如何寫作歷史小說,我僅見的一篇,是《從紫鳳樓到韓信:兼談歷史小說與歷史書》。據他說,他的歷史小說寫法,直接受德國作家勃勒諾·佛蘭克(BrunoFrank)的影響,喜歡以一個人為主線,而以其時代背景陪襯這一個人物,讓時代特點和社會風氣由一個人或幾個人身上反映出來。這也就是我所說的,他慣於把歷史個體化,去描繪個體化的歷史。歷史或時代,就是那個人的遭遇與感受。

要這樣寫,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正史中個人的材料不足,正史大敘事又都是整體性的歷史觀,很少去注意歷史中的個人。故若欲寫歷史中的個人,或歷史社會之外的個人生命史,勢不能不大量仰賴傳說資料及小說家的想象。南宮搏自己非常明白這一點,也不忌諱,樂於質疑正史、懷疑其合理性,而建立自己的小說正當性。

高陽則相反,他的小說旁附著許多考證,故小說雖非史述,意亦不在證史,卻有史事求真或擬真的性質及姿態。因此,兩人的不同,乃是歷史小說兩個型別上的差異,臺灣的歷史小說寫作史上,有此兩大典型,足堪珍視。

唯高陽故世之後,遺集整編或舉辦會議研討,尚不寂寞,南宮搏則比高陽更不受評論界重視,遺作也缺乏整輯重刊,許多恐怕已不再容易覓得。許多人從前常讀其作品,如今思之,殊不免於緬嘆。這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如今麥田出版社訪得南宮搏舊作數種,校訂重刊,令人欣喜欽敬不已。歷史小說的命運,或許會因此而再起一次轉折,煥發出新的風采,也未可知。龔鵬程先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榮獲中山學術文藝獎、中興文藝獎章文藝理論獎和“行政院”傑出研究獎。

·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南華管理學院校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處處長。

//

………

總序(3)

………

·現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校長。

//

………

作者序

………

“楊貴妃”其人其事,成為中國文學創作的共同題材,有一千兩百年之久了。我曾經用此一故事寫作,在二十多年間,計有五次,當然有不同的接觸面與不同的形式。而這本書則是全面的,寫“楊貴妃”的一生。

為了印書,我以一星期的時間整理和校對,自己細心地看了一次,我願意說:這是我自認寫得很好的一本書。不辭狂妄之嫌,我又願意說:這是一千兩百年以來,以“楊貴妃”為文學創作的共題以來,一本最完整和恰當的書。

這本書使我敢於自傲——在我從事創作的生命中,這也是我第一次用“自傲”一詞。

在寫作的風格上,《楊貴妃》也有了若干變化,以一個人為中心反映一個時代的方法依舊(這是歐洲的歷史小說風格,和中國的“演義”完全不同調);但在取材方面變了,我想稱《楊貴妃》為“歷史的小說”而不僅是“歷史小說”。“歷史小說”大致可以不照顧人物故事的時間、地位以及故實的正確性,“小說”不同於“歷史”,在於它能移動若干人事而配合,亦不必理會典章制度上的細節。而在《楊貴妃》一書中,我儘量地考據事實,人與事,努力求其真實,於盡可能求真中再以小說的技術來組織和配合。《楊貴妃》主要人事發展,大致上與當時時事相吻合,正確處超過了現存的正式史書。寫作小說,原無如此的必要,而我所以如此做,希望開創歷史小說的另一條路。這條路是否適宜、正確,則不是我自己所能許定的。我嘗試著,以歐洲歷史小說風格而歸淳于中國情調,在《楊貴妃》這本書中,我自以為做到了。

現代化的中國歷史小說,由我具體地開創,在日本和英國,賣書宣導品稱我為“第一人”,這“第一人”如撇開作最好的解釋而指為開路,我當之無愧,二十多年前,我嘗試著以歐洲的歷史小說風格有系統地寫長篇中國歷史小說,當時影響我最深,使我從事摹擬的人,第一個是德國的歷史小說作家勃魯諾·法蘭克(BrunoFrank),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他的作品風靡一時,開創德國文壇寫作歷史小說的熱潮。其次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小說家米契生夫人(Mrs。NaomiMargaretMitchison)和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