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似乎也說了話,同樣無人聽清,但外面的譁呼只一陣,又低下了,於是,高力士起身,向著亭門說:
“皇帝陛下徇將士之請,賜貴妃楊氏死!”
高力士的聲音才歇,韋諤已一個躍而到亭門外,促說:“大將軍從速傳諭!”
//
………
《楊貴妃》第八卷(10)
………
他說了,不等陳玄禮有反應,立刻大叫:“皇帝陛下徇將士之請,賜貴妃死!”
這是不容人們有思考餘地的引發性的叫呼。陳玄禮和兩位將軍步下石階,相應叫出:“皇上賜貴妃死!”
階下的郎將與校尉早已刀劍出鞘,聞聲,轉身向廣場,也轉達了這一項皇命。
老邁的高力士,又已及時衝出亭外,一手握住陳玄禮的臂肘,向下走,同時招呼兩名將軍,又向身後的內侍做了手勢,接著,急促地說:
“玄禮,陛下聖明,諸將士應呼萬歲!”他說出,率先而呼,韋諤和諸內侍也高呼,迫使階下的將軍們隨著高呼萬歲,這是有巨大感染力的呼叫,兵將們有不少人在茫茫中也發出了高呼。
在裡面,皇帝已衝入了內亭室,他不顧一切,張臂抱住了心愛的楊貴妃,泣不成聲。
待死的時間已迅速過去,死刑判決,無可避免了,楊貴妃也定神了,她自制著說:
“陛下珍重,儘量設法求自免——”
“陛下,你好忍心!”謝阿蠻已不顧君臣之禮,大聲說。
“阿蠻不可!”楊貴妃扶定皇帝,再說:“三郎,我瞭解情勢,人生百歲,總有一死,我不怨……”
“玉環,我不忍心,我四十多年為天子,竟不能保全……”皇帝哭了。
“三郎,我瞭解,你自行珍重……”楊貴妃的聲音低了下去,面對死亡,人人都會有懼怯心的。
一瞬的默然——千秋萬世之間的一瞬間!
外面呼萬歲的聲音此起彼落,漸漸宏壯,而高力士滿頭大汗地進入,向皇帝和貴妃說:
“老奴罪通於天,陛下,時機稍縱即逝,貴妃,皇上力所不能及,貴妃請自便……”
楊貴妃吐出一口氣,脫開了皇帝的懷抱,她在心酸中,依禮跪下:
“陛下,臣妾長辭——”
皇帝不忍看,不忍聽,背轉身,身體已無法直立,兩名內侍儘速扶掖,不讓皇帝倒下去。
高力士不敢耽誤時間,擅自命令:
“請奉貴妃入佛堂——”
楊貴妃已起身,蒼涼地看了高力士一眼——剛才,她更衣時就著人去佛堂,準備禮佛的,料不到在一轉眼之間,自己的生命會在佛堂中結束。
“備帛,送貴妃大行——”高力士硬起心腸,又擅自代皇帝發出命令。
內侍們都在哀切中,但也都明白情勢的緊急,忍痛抑悲,攙扶著貴妃向佛堂走。
移動的聲響似乎使皇帝自夢中驚醒一般,他叫出:
“玉環,玉環……”
高力士連忙阻止皇帝。
楊貴妃聽到這絕望的叫喚,但沒有回頭,她的雙腿僵硬和發軟,本身已無舉步的能力,只靠兩邊挾扶的內侍牽引著向佛堂。
馬嵬驛的佛堂很小,只有一丈七八尺闊,二丈七八尺深,前面部分,有一丈多深的外堂。用短柵分開;佛堂照例有後進,也有丈餘深,但帷幔已拉上,自側面進入的楊貴妃,看不到後進。
佛堂短柵外的前進,已有十二名內侍面向佛堂門外而排列,門口左右,有四名備刀的內侍肅立。
當楊貴妃自驛亭側門進入佛堂西側門時,正堂的四名執事內侍發出一聲長長的呼聲——
內常侍駱承休自佛堂中向外行,排列的十二名內侍分兩邊退開,空出中間,約有六尺闊的地位。駱承休走到佛堂的山門外階上,朗聲宣佈:
“皇帝賜貴妃楊氏死,縊殺!”
在佛堂中,內侍扶著楊貴妃,禮佛,拜罷,使她的身體轉向外,山門外階上擠立著十來名軍官,左右和後面,又有三四十名叛兵在,他們看到了楊貴妃,看到兩名內侍將帛套向她的頸項!
但是,只一瞥之間,外進和內堂之間,短柵上面的帷幔,被徐徐放下,裡面,有一個人尖銳地發出命令:
“行刑——”
“貴妃!”幾名侍女同時發出了尖叫。
“絞!”有新的命令發出。
有一個尖銳的女人呼叫,有動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