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響——佛堂外進和山門外的人都屏息著,靜,可怕的森肅的靜——
“再絞……”
帛束緊絞著貴妃的頸項,沒有呼叫聲了,但有動亂的雜聲,雖然不響亮,但外面的人都能聽到,他們也看到帷幔的顫動……細碎而扣人心絃的騷動中,也有內侍用力的哼喝聲——忽然,有好幾個女人的號哭尖叫聲同時發出……
淒厲地哭叫貴妃的尖聲,傳出很遠很遠——
帷幔掀開了,一名內侍走出來,向外跪下,前面的十二名內侍又退向兩邊。
又有一名內侍走出來,那是張韜光,他和淚宣佈:
“貴妃氣絕——”
在這一聲宣佈中,帷幔揭開了,高力士自驛亭側門進入,山門口,人頭擠擠,看著裡面。
楊貴妃已躺在地上,四名內侍,兩人仍然手執束帛,兩人伏在地下,另外,又有兩人跪著,一手按死者之肩,一手捏著帛索。
高力士喝令松帛,隨著,他以手試了死者之鼻,便大步向外說:
“陳大將軍諸位,誰入——”
陳玄禮和四名將軍入內,但他們止於短柵之外,看著平躺在地,雙眼泛白,舌頭伸出的被縊殺的貴妃。
跪在地下的兩名中使,傾聽和檢驗受刑死者的口鼻,再轉身向外同時宣佈:“貴妃氣絕!”
//
………
《楊貴妃》第八卷(11)
………
陳玄禮垂下頭,四名相隨的將軍又看了一眼,也垂下頭——此時,山門口的兩名內侍高聲傳播:
“刑驗,貴妃氣絕——”
“玄禮!”高力士森肅地叫了垂頭而立的龍武大將軍一聲。
陳玄禮悚然,轉身,四名將軍退一步,也隨著轉身——他們已迫使皇帝處死了貴妃,驗看不是他們的事,他們已看了,雖然相距頗遠,但對於貴人之死,這已是非法和逾越的事,再逗留著看一具貴妃的遺體,自然更加不當了。這些人雖已做出了叛亂之事,但傳統的觀念仍在,因此,他們迅速地退出。
在山門前,高力士充滿了感情,以激動的聲調說:
“貴妃已死,諸君請傳令將士歸隊——”
陳玄禮低應著,偕四名將軍出去,他們也向將士們宣佈了貴妃已經氣絕!
高力士走一步下階,他的親隨兵校也在附近,他以手勢指示,有十多人齊聲高呼萬歲,把兵器放下而跪伏下去。
於是,附近的兵將們也照樣地做了,七八百叛兵齊呼萬歲而跪伏下去。
高力士向陳玄禮說:
“此地不宜留,我們去見皇上——”
佛堂的山門與驛亭的正門相距極近,高力士說了,匆促地先行,很快就入了驛亭。
皇帝掩面而坐——人們叫貴妃氣絕的聲音、呼萬歲的聲音,他都聽到的。然而,他內心在沉落中,一切的思維好像都已停止了,似乎,他在待死,似乎,他的靈魂已從肉體中飛了出去!
侍從們都是面色蒼白,畏縮著,無人能說話。驛亭陷在死寂一般的境地。直到高力士入內,情形才起了變化,他直前,向皇帝說:
“陛下請出亭外,撫慰將士——”
皇帝木坐著,仰起頭看高力士,完全沒有反應。高力士忖度著,以手勢指揮兩名內侍,扶掖皇帝向外,一面又說:
“陛下,把握時機,遲恐有變!”
當身體立直和腳步移動時,皇帝才如夢方醒,他勉強舉袖拭了一下臉,挺直身體,向外——他沒有想到出去的後果,他是皇帝,到了最後關頭,總是無可逃避的。
他走著,自感腳步虛浮,如果沒有人扶,他真會倒下去!終於他出現在叛兵的面前!終於,皇帝看到了叛兵放下了兵器而呼萬歲,下拜……
終於,皇帝抖顫地舉高一隻手,但他的嘴唇動了幾下,卻發不出聲音。
“皇帝陛下承問四軍將士——”高力士在形勢迫人的環境下,高亢地代替皇帝發言,“今禍亂已平,諸將軍宜從速整頓部伍,繼續行程。”
陳玄禮和幾名高階將領都沒有發言,但從神態來看,應該是服從的,至於軍士們,又呼叫著萬歲。也在同時,頭上包著布的韋見素,走到陳玄禮身邊說:
“大將軍,驛亭不可片刻留,我們轉赴柵城,再整頓部伍!”他說,向其餘的將領也做了請求同意式的拱手。
韋見素由他的兒子和一員郎中級官扶著,頭上的綁布依然血漬殷然,而說話的聲音也有抖顫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