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跟隨忠輝前去的人選,由你的情定吧。”
不等正信回話,忠輝先笑了。高臺院吃了一驚,看著忠輝。
“忠輝,怎的了?”家康問道,“有可笑之言?”
“父親大人,忠輝乃是兄長的使者,可對?”
“是。”
“哈哈!可是,一切都由父親做主,孩兒覺得有些好笑。”
家康低吟一聲,忠輝一針見血。雖把將軍之位讓給了秀忠,可一切命令還是由家康下。這是將秀忠置於何地?這是忠輝的抗議,也是忠告。
“正信,”家康正色道,“忠輝不服,但他說得在理。你與忠輝去一趟二條城,領過將軍之令後再出發。”
“遵命!”
“好了,忠輝,你與正信去一趟二條城。”
“遵命!”
高臺院羨慕地目送著忠輝。
“夫人,如此可好?”忠輝和正信離開後,家康轉向高臺院道,“大坂一事,是家康的疏忽,我不該讓您張口,您都已歸入佛門了。好了,把它忘掉吧,咱們說說築建高臺寺的事。”
“大御所,”高臺院努力堆起笑容,道,“請大人說幾句對秀賴不滿的話,罵他……”
“這又是為何?男人和女人可不一樣。”
“只是,老身覺得,秀賴甚是可憐,身邊無人能把他調教成忠輝這般有男兒氣概之人。”
“哈哈,夫人想差了。忠輝乃性急之人,眼見不到,他便會行危險之事。方才您也看到了,他對我還出言不遜。”
“正因如此,才讓人備覺可靠。”
“夫人這想法,也跟不上時局變化了。”家康擺擺手打斷高臺院,“您看見忠輝那眼神了吧,那是亂世中人的眼神。一有可乘之機,便會撲上去,就如草叢中等待獵物的蛇。”
“啊,大人言重了!”
“哈哈,男兒的眼神,應如正信那般,眯成一條縫,看似睡了,其實醒著,看似什麼都未看到,其實一切皆如明鏡。我要是讓忠輝和秀忠現在就變成正信這般,也太心急了。忠輝笑話我,秀賴拒絕進京,都是出於年輕人的激切,並無大礙。諸事得慢慢來。”
高臺院臉色這才輕鬆了些,“秀賴的事,就拜託……”
“把眼光放遠些,多照顧他,慢慢就能長大。教導雖然重要,但於人的成長,神佛起的作用更大。”
“您是說,與其把秀賴拜託給您,還不如交給神佛?”
“哈哈!是啊。夫人不也是抱著這種想法歸人佛門嗎?”
二人同時放聲大笑。家康的胸懷愈寬廣了。要是家康真這樣想,便是把秀賴當成自己的兒子看了。秀吉還未看到這樣一個家康,便歸天了……高臺院眼前再次浮現出秀吉的身影,不禁雙手合十。
“土井利勝一直親力親為,高臺寺的進展比想象中快些。”高臺院道。
“理應如此,將軍也不能離開江戶太久。”家康道。
“是啊。”
“我才令土井利勝抓緊些,到時候他不得不和將軍一起回江戶,即便他不情願,也得在走之前把事情做完。”
高臺院本欲再說什麼,但話再也出不了口——為了秀賴和豐臣氏,必須讓著家康……
第十一部 王道無敵
李菁菁譯
第一章 謀生四條河
自慶長八年始,京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百姓亦安居樂業。同九年舉行豐國祭時,此種繁榮已有落地生根之勢。至十年夏,人間似乎已成太平盛世,戰亂恍若隔世。
德川秀忠入京,曾在一片繁華中激起些許微瀾,不意最後反而徹底消除了百姓的不安。最初聽說秀忠攜十六萬大軍赴京就任將軍之位,京坂各地百姓紛紛作好了逃難準備。後來,經過所司代板倉勝重及茶屋四郎次郎清次、本阿彌光悅和角倉與市等人積極遊說奔走,才未發生大騷亂。不久,便舉行了盛大的高臺寺落成禮。
豐臣秀賴入京,因遭到上方大名和澱夫人反對而未果,對此,一些有心人曾隱隱感到擔憂。然而,據說德川家康事後不但對此並未深究,反命六男忠輝代秀忠前往大坂城問病。待秀忠圓滿主持了高臺寺落成禮後,前往江戶赴任,世人方才完全放下心來,深感天下大勢已定。
慶長十年六月初四,秀忠出發前往京城。
當日,本阿彌光悅家中做了紅豆飯,舉家同慶。光悅在豐臣秀吉時曾心存不安。當日,他卻召集親朋好友。“只要有大御所,海內便不會亂!”推杯換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