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元賣出威華股份2525股。這兩個品種的買入價都比一週前賣出的價格要便宜,順利地做了個差價。但這次賣出時,儘管離買入時間只隔了一天時間,收入已經不錯,但也“擔心”它們還會再漲,結果也漲了。這樣的操作對不對,算不算成功?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賣出後再漲——“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我只以“動”與“不動”相比,股份數量不變,但兩個賬戶裡的資金卻分別多出了1203元和1170元。
在股市“搏殺”,與其說是在炒股票,不如說是在炒心態。用“三比”法戰勝貪婪和恐懼,看似有些“阿Q”,實際上正是普通投資者實現心態自我調節、有效排除各種干擾、順利完成股市“絕殺”的有效方法之一。
(寫於2008年12月21日,修改於2009年6月6日,原載於2009年5月13日《羊城晚報》)〖HT〗
“多動症”好不好
在一輪明顯的上漲行情裡面,不適合多“動”。多“動”最適合的時機是在大盤和個股漲漲跌跌、反覆震盪的特殊市道里。
經常關注筆者部落格的朋友可能會問,一向堅持長線價值投資的筆者,為何近期短線操作開始多了起來,是不是也得了“多動症”?
與以往相比,筆者最近的操作的確多了一些,尤其是短線和超短線的操作,即差價不多、時間很短,有的甚至進行當天T+0操作。
為什麼?主要考慮近期行情比較沉悶,漲跌波幅都不大,比較適合做一些短線。
當然,做短線也好,“多動症”也罷,要真正“動”好也非易事。這裡,結合自己近期的操作,談幾點體會。
先要明白,在什麼情況下適合多“動”?依我之見,在一輪明顯的上漲行情裡面,不適合多“動”。因為此時多“動”,往往會踏空。在下跌趨勢明顯形成的情況下,也不適合多“動”,因為此時多“動”,往往會套上加套、輸得更慘。多“動”最適合的時機是在大盤和個股漲漲跌跌、反覆震盪的特殊市道里。比如,最近大盤經常圍繞3400點上下作窄幅波動,個股也漲跌不大、波瀾不驚,就比較適合做短線。
〖JP2〗還有就是,多“動”怎麼個“動”法?這裡有兩條原則。一是要及時“歸位”。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在“動”的時候要保持原有倉位基本不變,即,要及時地“恢復原位”,既包括總體倉位控制,也包括個股倉位。高拋後,要注意及時將丟擲的籌碼低吸回來;低買後,要注意及時將買入的股票高丟擲去,防止踏空和被套。對於短線投資者另當別論。二是要有計劃地“動”。“動”之前,一定要制定周密的計劃,包括買賣時機、品種、數量、價格,以及在“動”後的再“動”計劃,切忌看著盤面心血來潮、追漲殺跌。
〖JP2〗最後一點,一旦“動”反了該怎麼辦?如果“動”對了,“動”得好,可以在股份數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使資金餘額慢慢地增加,達到“動”的預期目的。但股市情況千差萬別,再周密的計劃,也難免會有“失足”的時候。一旦“動”反了怎麼辦?必須嚴守紀律!比如,“高拋”後,本想低位接回,結果漲了上去,無法接回,這時就必須放棄;再比如,“低吸”後,本想高位丟擲,結果出現下跌,不盈反虧,這時就必須堅守,除非大盤和個股發生突變。
“多動症”好不好?嚴格地說,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需要因人而異。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妨選擇長線價值投資,堅持自己的初衷,少“動”或不“動”。只有在較有把握、勝算較大的情況下,或實在耐不住長線投資寂寞的時候,才可以少量地嘗試多“動”操作。
(寫於2008年6月2日)〖HT〗
過好四道“坎”兒,欲速也能達
短線操作四道“坎”兒:捕捉目標、伺機待買、果斷出擊、及時收兵。〖HT〗〖KH1〗〖HK〗
炒股要有耐心,欲速則不達,這是許多老股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炒股經。的確,許多牛股在啟動之前大都經歷過反覆折騰的“陣痛期”,拉昇階段持續時間一般也比較長,少的一年半載,長的三年五年才完成主升浪,實現翻倍、翻幾倍的運作目標。對這樣的牛股,最好的策略是買入後一路持有,適宜操作的物件是長線股民。
然而,對於喜歡快進快出、擅長激進投資的“短線客”來說,長線持倉這種不溫不火的操作方法顯得不夠刺激,也不過癮。對於這類群體,還有一種操作方法比較適合,這就是“超短線”操作法。日前,筆者在大秦鐵路上就“超短”了一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