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就要特別小心;如後者大致等於甚至低於前者,就沒有這方面擔憂,可以考慮作為買入的備選品種。

3�有沒有大小非減持的可能 〖JP2〗

在檢視股本結構的時候,還要看一看限售股情況。如,限售數量、流通日期。如數量巨大、時間臨近,就要小心;否則,如果解禁的數量不多,時間還早,說明壓力不大,就不必過於擔心。有的雖然已經全流通或大部分解禁,但解禁股減持的意願依然較強,主力尚未“減透”,操作時仍要特別小心。

4�粗算一下主力成本以及目前價格的獲利空間

這包括備選品種的發行價格、最低價格、最高價格、最新價格。透過檢視,如果發現累計漲幅不大,獲利空間較小,就比較理想。如果主力獲利豐厚,就要注意迴避。另外,如果前10大流通股東多為機構、基金,且控制了比例較高的流通籌碼,這也是好事,但要看其建倉期及建倉價格,如現價已被套甚至深套最好。

5�基本面是不是“良好”

重點關注一下最近公佈的年報業績,分配預案。如果業績優良,分配方案又好,當然是首選的品種。

總之,買入前,膽子要小,要多問自己“為什麼買入”,多想想上述幾個方面的擔憂;只有想清楚了上述問題,對上述可能出現的擔憂一一地被排除掉了,才可以考慮建倉。但是,一旦買入,膽子要大,要堅定自己的判斷。只有在建倉前就已想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對買入的股票“放心”,才能使自己做一個沉著冷靜的投資者。

(寫於2008年3月30日,修改於2009年3月25日,原載於2008年8月27日《大眾證券報》)〖HT〗

“三比”制勝

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就會取得好的結果。在股市“搏殺”,與其說是在炒股票,不如說是在炒心態。

炒股的招數有很多,不同的投資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招數。結合自己多年的投資實踐,今天再來介紹一種簡單、實用的制勝方法——“三比”法。

1�“此時”與“彼時”比

貪婪和恐懼是許多投資者共有的弱點。記得2007年行情好的時候,即在大盤五六千點的時候,許多人因貪婪高位追入,眼睛連眨都不會眨一下。後來,在大盤跌破2000點的時候,不少人又因恐懼低位殺跌,擔心大盤會跌了又跌。貪婪和恐懼重複上演的故事,致使不少投資者的真金白銀有去無回。假如,投資者能夠換位思考,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就會是完全相反的結果。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投資炒股無非是風險和機遇相比哪個更大些,別人6000點以上建倉,我在2000點之下買入,風險肯定比他們小很多,誰能說“後者買入”這樣的操作決策是錯誤的呢?哪怕買入後仍會下跌,但“我比他們買得便宜”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2�“此價”與“彼價”比

無論是投資炒股還是平常生活,有這樣兩種有趣的現象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時常有一些曾經五六十元買鋁業、兩三百元買中船的投資者抱怨自己被“深套”,不知何時能“解套”;二是一些工薪階層時常抱怨自己的薪水收入低、工資獎金少。其實,財富多少、收入高低都是相對的,甚至是互相轉化的,尤其是對於在股市投資炒股的人來說。打個比方,年薪60萬元的高收入投資者,以60元的價格一年收入不吃不喝只能買入中國鋁業1萬股,但普通的工薪階層,一年收入無論如何都買不到1萬股的中國鋁業。但一年以後(2008年10月),中國鋁業的價格已跌破6元。一樣的中國鋁業,年薪只需要6萬元,一年收入就能買到1萬股。換言之,昔日的高收入者由於“彼價”買入,與後來的低收者已沒有什麼兩樣;後買的低收入者由於“此價”買入,也儼然成了“高薪一族”。想到這些,還有什麼理由不以這樣的低價源源不斷地建倉呢?

3�“動”與“不動”比

前面兩個“比”,對於長線投資的人而言比較有效,但對於短線操作的投資者來說,問題恐怕沒那麼簡單。即使是做長線,也不意味著一定就是“死捂不動”,也可適當地做做短線,長中有短,長短結合。對此,筆者在部分倉位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策略,也經常做一些短線操作。以2008年12月中旬的操作為例:16日3�86元買入景興紙業7800股,6�40元買入威華股份2525股,17日4�03元賣出景興紙業7800股,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