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從洛陽趕到郾城附近,與左良玉一同夾擊李自成。這個汪喬年曾在陝西掘了李自成家的祖墳,這使崇禎對他報有很大希望。然而事出意外,李自成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將汪喬年在襄城殺死了。
松山失守,正是與此同時。
就在各種不幸軍情敗報接連傳到乾清宮時,宮女卻又不斷報告:田妃得了重病。
田妃,田弘遇之女。她從十幾歲便被選入宮,深得崇禎喜愛。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有一個苗條婀娜的好身材和一張粉白嬌嫩的鵝蛋臉,也不僅僅是因為她有一雙顧盼多情的鳳眼和一張能鶯聲燕語的櫻桃小口,崇禎對她寵愛,是因為這田妃不僅相貌惹人憐愛,更多的是因為在崇禎萬分苦惱的時候,只有田妃可以使他減輕一些憂愁。他的心情也只有田妃最能體貼入微。雖然他從不許后妃過問國事,但是在他為國事愁苦萬分時,田妃會用各種辦法為他解悶,逗引他一展愁眉。所以儘管深宮粉黛眾多,卻只有田妃這樣一個深具慧心的美人兒被他稱為解語花。如今這一朵國色天香、秀外慧中的解語花眼看就要枯萎了,讓他怎能不心焦?
國事、家事,使他憂愁,使他害怕。他,大明的皇帝,就在這無邊的痛苦中掙扎著,苦熬著,在這無盡苦海中沉沉浮浮。
然而,使崇禎可以聊以自慰的是,面對虎視耽耽的滿清大軍,那孤懸於關外的寧遠畢竟還在苦撐著這搖搖欲墜的邊鎮防線,寧遠至山海關一線似乎還固若金湯似的,可以使他對來自北方的兇險高枕無憂,那勇敢驃悍的吳三桂可以成為他信賴的依靠。
吳三桂自退守寧遠後,立即整飭軍紀,鞏固城池,團練兵馬,使這寧遠孤城大有堅不可摧之勢。
寧遠四野的清兵對這座孤城無計可施,只氣得清太宗皇太極七竅生煙。他屢次派人以高官厚祿勸降,吳三桂根本不為所動,於是,寧遠這座孤城就如銅牆鐵壁般橫在了山海關與滿洲大軍之間,雖然清太宗清醒地意識到“欲得中原,必先得山海關;欲奪山海關,必先取錦州”之理;然而,錦州雖破,可哪想到,擋住他奪取山海關進而直取中原之路的更有一個我自巍然屹立的吳三桂和他那堅不可摧的關寧鐵騎。
皇太極大軍無法向山海關逼近,他只能繞道蒙古進擊京畿。
明清松錦大戰的第二年,也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皇太極又一次率大軍繞道蒙古進擊北京,京師危急。崇禎急召吳三桂進京,謀取抗清方略。
吳三桂雖然受到過崇禎多次嘉獎,但單獨召見他,這還是第一次。他隨太監進宮,從皇極殿西邊走過去,穿過右順門,走到平臺前邊時,皇帝已經坐在盤龍寶座上等候。御座背後有太監執著傘、扇,御座兩旁也站立著許多太監。兩尊一人高的古銅仙鶴香爐嫋嫋地冒著細煙,滿殿裡飄著異香。殿外肅立著兩行錦衣衛,手裡的儀仗在陽光下閃著金光。
吳三桂在丹墀上行了常朝禮,手裡捧著像牙朝笏,低著頭跪在用漢白玉鋪的地上,等候問話。太監傳旨教他進殿,他趕快起來,走到殿裡,重新行禮。
有片刻工夫,崇禎沒有說話,把吳三桂通身上下打量一遍。吳三桂那威武的相貌,魁悟的身材,炯炯有神的雙目,給了他很好的印像。
打量完了,崇禎開口說:
“虜騎入犯,京師戒嚴。卿不辭勞苦,為朕督守要地,朕心甚為喜慰。”
吳三桂道:“目今國危主憂,微臣敢不肝腦塗地,以報陛下?”
崇禎說:“卿往年抗擊清兵,屢奏奇功。此次滿賊又犯我大明,以卿之見,該當若何?”
吳三桂道:“陛下命臣督戰,臣意主戰!”
崇禎臉色稍變。原來,近日有大臣提議用招撫之策與滿清修好,以免兵戈,崇禎的心也已活動了,今日吳三桂主戰,他不由又矛盾起來,過了很久,才說:
“此事關係重大。有大臣說要招撫,並非朕的主張。卿出去後,可以同高起潛他們商量。倘不用撫,那麼或戰或守,何者為上?”
“臣以為自古對敵,有戰法,無守法。能戰方能言守,如不能戰,處處言守,則愈守愈受制於敵。”
“戰與守,須要兼顧。”
“戰即是守。今日必須以戰為主,守為輔,方能制敵而不受制於敵。”
“卿言戰為上策,但我兵力單薄,如何戰法?”
吳三桂慷慨回答:“關寧、宣以及山西援軍不下五萬,三大營兵除守城外也有數萬列陣城郊。只要朝廷決心言戰,鼓勵將士,即不用三大營兵,其他五萬援兵也堪一戰。況敵輕騎來犯,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