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城門負隅頑抗,但為時已晚,豐臣軍已衝入城中,將全城上下殺了個雞犬不留。九戶氏的叛亂宣佈失敗,其領地也被秀吉全部賜給了南部信直。
秀吉使用了封賞家康的辦法,在政宗將原有的六個郡轉讓給氏鄉後,得到了參加葛西&;#8226;大崎一揆的十二個郡。自此,奧州地區出現了蒲生、伊達兩個強勢大名,秀吉這樣安排,可能是想用近臣蒲生氏鄉的勢力牽制新歸降的伊達氏。
自“應仁之亂”開始,以毛利、尼子、大內、織田、武田、上杉、後北條、今川等豪族為主角,在日本戰國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戲。歷時一百餘年的紛爭終於在農民出身的豐臣秀吉努力下實現了統一。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日本並沒有就此天下太平,更大的戰事還在後面,秀吉要著手實施他的大計劃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十六回 統天下太閣立志 整軍備倭賊用兵
天下一統,百廢待興,遭受百年戰火荼毒的日本終於可以安定了下來。早在未完全統一之前,豐臣秀吉就已經開始著手治理內政,使國家的元氣得到一些恢復,這些內政措施中有很多在織田信長時代就開始實行了,主要包括:刀狩令、太閣檢地、禁止基督教、樂市樂座,貨幣統一、兵農分離、海賊禁制令。
戰國時代,民間擁有大量的武器,而且經常發動一揆。天正十六年(1588),秀吉下達刀狩令,禁止百姓擁有刀、槍、火器等各種武器。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大名實施過刀狩令,但只是地域性的,而秀吉的刀狩令則是全國性的,比較徹底。實施刀狩令後,各地一揆大大減弱。
在秀吉成為太閣(作者注:關於太閣的解釋,後文有交待)的這一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以重新測量土地面積,並調查作物產量,史稱“太閣檢地”。自從天正十一年(1583)起,秀吉就開始實施檢地政策,經過嚴格的檢地後,每塊田地的產量都統計得很清楚,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繳納年貢,農民與政府之間的豪農剝削關係從此消失。
天主教於天文十八年(1549)由西班牙傳教士方濟各&;#8226;沙勿略(Francis X*ier)傳入日本,並在鹿兒島建起了日本第一所教堂。永祿六年(1563),肥前的領主大村純忠成為第一個受洗的天主教大名。從此,上流社會的貴族信教之風一發不可收拾。天正十年(1582),在大友宗麟和大村純忠主持下,日本派遣了四名少年及一干隨從出使歐洲,面見教皇。他們出使的目的是要求羅馬教廷多派傳教士,加大向日本傳播天國福音的力度,順便也可以給日本一些經濟上的援助。這個出使團還帶回了許多歐洲的見聞和知識,令日本人大開眼界,史稱“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團”。此時,日本的天主教徒已經達到十五萬人,佔日本人口的百分之一,可見天主教的傳播速度非常驚人,這與許多大名和武士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從而促進了天主教的傳播和發展有很大關係。然而,在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天主教傳教士進入日本,並*了一些傳教士。其最大的原因是秀吉唯恐天主教大名把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面。
日本的封建行會稱作“座”,源於以公家、寺社為主的同業特權團體。各級領主為了鞏固領國統治權,意圖削弱乃至剝奪“座”對市場的統治權。隨著自由工商業者勢力的壯大,他們與“座”在生產和交易權方面的矛盾日益激化,失去大名及小領主庇護的“座”實際已成為新型商業模式的桎梏,令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因此,“樂市樂座”政策應運而生。“樂市” 和“樂座”是兩個不同的階段,但都是為了扶植自由工商業者,加強領主對領地的控制權。“樂市”政策就是要免除城下町的市場稅和商業稅,廢除座商人的特權;“樂座”政策則是徹底廢除“座”這塊市場的絆腳石。換句話說,“座”在樂市政策下雖然已經失去了特權,但是它仍然存在,而到了“樂座”時期,已經開始消滅“座”了。天文十八年(1549),近江大名六角定賴建構的城下町“石寺新市”是關於“樂市”最早的活動。天正五年(1577)五月,織田信長對安土城釋出的十三條法令是眾多“樂市樂座”法令中最著名的,它否定“座”的特權,獎勵商人到安土城的城下町定居,享受貿易自由、免除徭役、免除房屋稅等等優惠政策。天正十三年(1585),秀吉下令廢止京都座頭職等的中間剝削權,兩年後廢止奈良、大和郡山的部分“座”,天正十九年(1591)廢止京都、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