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2 / 4)

小說:布衣官道 作者:標點

武德之瞟了張青雲一眼,哈哈大笑,他知道張青雲是在給自己解壓。來清江之前,武德之總會有些顧慮。其中最大的顧慮就是清江班子的團結問題,領導幹部想有作為、幹實事。到一個團結的班子內面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班子內面派系眾多,大家都只知道鉤心鬥角,誰還有心思去幹實事?

張青雲當然是一眼就看透了武德之的顧慮,這樣說就是為他寬心,讓他只管認真、踏實做事,其他的問題儘量少考慮。

武德之和張青雲交流只一個來回,武德之等於就拜了碼頭了

張青雲承諾給他創造好的施政環境,而武德之到了這個年紀也真是所求不多了。只想最後發揮一點餘熱後退休,另外就想在退休前能夠多輔佐一下張青雲,如果把這兩方面工作做好,武德之認為就可以滿意了。

張清雲並沒有留武德之太久。畢竟市委的大佬是何茂森,武德之過來拜訪一把手。接受書記的訓話才是重頭戲。

武德之當然也清楚內面的道道。兩人都很有默契的沒深談,武德之很快就去拜蔣何茂森了。

武德之來了,張青雲對清江的發展有多了更多信心。清江一直在喊的是兩條腿走路,所謂兩條腿便是傳統經濟和高新科技兩條腿。不過張青雲卻看出來了,清江的經濟根本來說比較短視,對國有企業的依存度比較高,整個城市缺乏一個整體的定位。

導致如此現狀的原因,張青雲認為就是人才,對發展經濟張青雲本身是很在行的,不過以前在清江。經濟方面除科技園專案以外,其他方面他難說得上話,更別說在這方面貫徹他的意志了,現在武德之來了。張青雲在清江經濟發展方面的話語權得到了很大的加強,這對其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班子重新調整後的第一次常委會,常委的座次也有了一個微調,三巨頭的位置沒變,但政法委書記談守言飆到了第七位,排在紀委書記周測華的後面,而新任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德之則排在了到數第三位。他後面是軍區譚秋司令員以及樂田區區委書記馬才。

會議一開始,何茂森便發言。他代表清江市黨委歡迎武德之加入這個集體,說得都是一些套話,很冠冕堂皇的那種。

武德之應對這樣的場合也是熟練異常,他性格雖然不喜說話,但做事卻滴水不漏,在常委會召開以前,他能走的碼頭都走過了,做得鋪墊很多,所以雖然是第一次與會,倒沒有與人太多的陌生感,武德蘭融入眾個集體的速度還是非常快。

而在這期間,張青雲和武德之並沒有太多的交流,因為現在年底將近了,張青雲手頭上的工作非常的忙,日程都排得滿滿的,一直想找武德之吃頓飯都沒有時間。

不過這並沒妨礙兩人之間的默契,武德之上任後的種種表現全都和張青雲想象的很吻合,看來兩人不愧都是從雍平那個戰壕裡滾出來的,在很多事情的認識上還是英雄所見略同的。

對武德之而言,他初來乍到,最聰明的做法是暫時什麼都不做,一來剛來不熟悉情況,對清江的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另外,一個空降兵乍進新班子,盯的人肯定不會少,等著抓小辮子的人更多,武德之現在最重要的是先熟悉環境,先多跟領導下屬溝通,瞭解他們思想狀況,而後徐徐圖之。

實際上武德之也是這樣做的。他並沒有因為有張青雲的支援一來就對分管工作指手畫腳,相反,他很尊重前任留下來的規則,對下屬的意見也很重視,即使某些方面需要調整的,他也儘量跟杜慎科或者倪廣宇彙報,一般不單獨拍板,處處表現得都很謹慎。

這讓張青雲感到很欣慰,看得出來,武德之經歷了近兩年在武德的歷練,行為做事更加是滴水不漏了。在現在的清江班子中,他位置擺得很正,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路是正確的。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站在張青雲身後的,而張青雲現在畢竟還不是黨政一把手,雖然說手上的能量很強,但是山頭主頭搞得太厲害落下口實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武德之如果捅了簍子,反過來也會影響張青雲,這些武德之都瞧得很透。

對張青雲來說,年底的臨近。除了科技園各方面的工作需要總結外。重頭戲還是市直機關、下屬區、縣班子調整的問題。

手上握了人事權,張青雲並沒有做大改革的打算,儘量的一碗水端平。對各單位人事科、下屬區、縣黨委的意見是充分的尊重,命令組織部廣開言路,把幹部考察、任命各個環節透明化,方便人民群眾監督。

張青雲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