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會長與“趕牛訪北”(2)
改革能否成功推進,最重要的因素是觀念的轉變,一定要消除“怎麼做也不行”、“那些事是不可能的”等消極想法,堅定“可以”、“必須要做”的確信和信念。
我認為在韓國的憲政史上,朝野之間的政權交替,實質就是國民思想觀念轉變的結果。過去,大家認為朝野之間的政權交替,是不可能由國民來左右的。但是,在IMF經濟危機的促使下,國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新的政府來解決這一艱難課題。
現代集團名譽會長鄭周永,八十多歲的時候趕著牛群訪問朝鮮。我希望這件事情能夠超越半島南北交流的層面,成為恢復韓國人“大陸氣質”的一個契機。在南北分裂之前,我們經常會說一些“我在滿洲(中國東北地區)做狗買賣時……”的笑話。但是,南北分裂已半個世紀之久,如今向北行進的陸路與海路均被封鎖。雖然韓國名義上是一個與大陸相鄰的半島國家,但實際上卻已變成一個島國,“南北分隔”已逐漸成為韓國邁向國際化和全球化的壁障。這種壁障在不知不覺中,引導韓國人民的思想向忌諱與外國人交流或拒絕引進外資的傾向發展。
希望鄭會長“趕牛訪北”可以降低南北之間存在的物理壁障,進而成為拆除我們心理障礙的一個契機。觀念的轉變是在時刻準備面對未來挑戰的思考中形成的。美國在人口、資本、資源等國情方面均比韓國優越。但是,當其在八十年代面臨貿易、財務赤字危機時,毅然忍受刻骨之痛進行了“殘酷”的結構調整。世界最強大的發達國家在掀起重組、縮小規模、標杆管理、學習組織等經營創新戰略風潮時,韓國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先進企業接納這樣的創新文化。當時,這些戰略術語也只有在學者們的講義中偶爾才能看到。結果,今天我們必須付出更大代價,彌補當時的過錯。
要克服目前發生的外匯危機,觀念的轉換非常重要。近期,出口貿易成為韓國製定經濟策略的首選目標。不過,以往只出口工廠產品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樸世利、樸燦浩、宣銅烈等人 已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高階出口商品。他們在為國家創造鉅額外匯的同時,使韓國的國家形象深深地紮根在世界舞臺上,發揮出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重要作用。例如,一部“侏羅紀公園”影片的投資僅為六千五百萬美元,卻為公司賺取了八億五百萬美元,這一金額已超出了國內出口數十萬臺汽車的創匯額。
另外,必須擺脫以往以大企業為主的經濟政策,為中小企業或風險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只有整個社會能夠對不熱衷於爭利權和拉關係、全力開發創新技術的企業做出肯定時,韓國的經濟根基才會變得更加堅實穩固。
由此可見,觀念的轉變對改革而言至關重要。從民眾和公務員的角度來看,將以往的兩個實權部門(內務部和總務處)合併成立的行政自治部,無疑是一個更具實權的部門。所以國民不會期待其效率大幅提高或發生本質變化。但是,我們必須要將“作為恐龍部門的行政自治部真的能變好嗎”的想法轉變為“可以實現徹底轉變”的確信。只有轉變傳統觀念,習慣才會隨之改變;只有習慣得以改變,命運才會出現轉機。
改革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所以,在改革過程中,行政部門出現暫時性的萎縮是必然的。雖然當時可能會感覺到痛苦,但是如果能夠成功地實現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我確信一切將會變得更加美好。目前出現的IMF體制下的經濟危機,正是我們進行改革的最後時機。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不作為的不倒翁
有些人提出質疑說“國民政府(金大中政府)推進的改革真的能成功嗎”,並強調“平民政府(金泳三政府)在執政初期,雖然也曾強有力地推進改革,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
平民政府在其執政初期,雖然曾對行政部門進行了大力整頓,但是,卻將公務員頑固難除的傳統詬病遺留下來,未能徹底改變行政部門的弊病。
平民政府缺乏在制度改革層面上徹底解決問題的準備和努力,因此一旦有人遭到責問,其他人則認為是其“運氣不好”。
官僚們大多蟄伏起來避開審查的風頭,靜觀局勢的變化,待到審查態勢減弱之後,就會如同根本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般恢復本來面目。
進入國民政府時代以後,行政部門存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不作為的問題。地方選舉之後政府對公職人員紀律狀況實施了為期二個月的調查,其結果揭發出一萬餘名違紀人員,其中大部分是不作為和貪圖安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