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西方人的經濟思想,中國學術獨立實際上是個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一節 本章前言
面對經濟危機,保增長成為主題,各界人士都為政府支招,2009年3月的全國兩會,提案大部分都與經濟危機有關,在關心國家命運人裡面,當然也少不了學者的身影,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年,不但沒有出現大面積失業,反而出現了“用工荒”的經濟奇蹟,中國GDP增速也實現了V型反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本次經濟危機再次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本章就講述這些內容,併為您揭示中國能夠走出經濟危機背後的秘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節 大危機的學者建議之三:陳志武建議
大危機的學者建議之三:
陳志武建議
在上述宏論發表後,陳志武又表示,“現在國有土地總價值差不多是50萬億人民幣,而央企加上地方國企大概有11萬多家,這11萬多家國企總的資產價值差不多是29萬億。也就是說把土地50萬億再加上國企29萬億,總共有79萬億的國有財富。成立32個國民權益基金,股份可以在不同人之間做交易,然後把這些股份分到13億老百姓的手裡,分到13億人身上的話,差不多每個人有六萬財富”。
陳志武主張的79萬億國有財富徹底私有化的建議中,最主要的是50萬億土地財富,這比分股票、分外匯更徹底,一定要將中國土地也徹底私有化,但他的國民權益基金計劃並沒有在社會上激起太大的議論,既沒有回應,也沒有反彈,有人將此內容發到了中國的著名論壇天涯社群上,除了一個廣告貼外,竟然無一人正式回帖,我認為這裡面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陳志武在中國的知名度確實沒有前面兩位高;其次是他主張先成立國民權益基金,然後透過基金股份之間的買賣逐步實現私有化,還不是那樣的急功近利,並且是打著“迴歸公有”的旗號進行私有化,而中國人對基金之類的東西不瞭解,興趣也沒有那麼大,如果他直接提出將中國土地私有化,那肯定會激起非常大的議論。
那麼我們看看他將50萬億的國有土地全部私有化的建議是否可行,首先土地只有執行轉讓才會變成現金,中國的農村土地是農民無償使用,根本沒有收益,而城市土地確實有出讓收益,但土地出讓是每年進行,而不是一次性出讓完畢, 200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24071億元,如果按照房價的三分之一為土地出讓金的話,那麼中國的年土地出讓金約為8千億,如果加上其他方面的土地出讓,總額也就1萬億左右,這裡面還要除去拆遷補償費用,這離他的50萬億差的太遠。
其次中國現在正處於發展過程中,各類基礎設施還相當不完善,而且中國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民眾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國政府面臨著公共設施建設和加大社會保障投入的雙重任務,現在土地出讓收入很大一部分被用於公共設施建設,如果土地私有化後,那麼如果再興建公共設施怎麼辦?如果另外再加稅,那對於民眾不是更是一種負擔嗎?
第七節中國輕鬆戰勝經濟危機的秘密
在城市生活,失業是最大的難題,經濟危機時更是如此,而經濟危機不能成為放任失業的理由,無論任何情況,政府都應該保證充分就業,在金融危機的2009年,世界各國的失業率都創了歷史記錄,而中國則出現了“用工荒”的經濟奇蹟,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都已經停滯,甚至為負增長,而中國2009年經濟增長了,而奠定這一切的是一攬子反危機經濟措施,而中國之所以能夠採取這些措施,一言以蔽之:中國有錢,這裡的中國有錢,不是指中國鉅額的外匯儲備,也不是指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而是指中國銀行裡的50多萬億儲蓄存款。
國有銀行體制是能夠實現反週期放貸的原因
首先經濟危機後,人們都奉行“現金為王”,這時候人們往往將自己的儲蓄變為現金,這也是每次經濟危機時都會發生民眾瘋狂擠兌現金、銀行倒閉的情況,而我國實行的是國有銀行制度,銀行以國家信用做擔保,民眾不用擔心銀行發生倒閉,因此也就不會發生擠兌現象,這樣銀行就可以放心放貸。
其次在經濟危機時,企業的盈利狀況不確定,銀行一般都惜貸,因此越是經濟危機時,企業貸款越困難,而我國是國有銀行,接受國家的宏觀調控,可以在經濟危機時加大信貸投放量,這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私有銀行制度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中國在經濟危機時,不但沒有發生信貸緊縮或信貸凍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