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伊朗人質事件讓美國威信掃地,外交官和家屬讓人家扣為人質,營救工作徹底失敗,也沒有其他辦法,那麼強大的美國居然老老實實和伊朗這個公然踐踏國際法的國家談判,直到在任最後一天,才談妥條件,等人質回到美國時,新總統都就職了。
計劃趕不上變化(2)
洛克菲勒家族的計劃很成功,卡特果然讓*黨失去民心,給了共和黨機會。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1977年尼爾森·洛克菲勒病故,到底還是便宜了里根。
51歲成為共和黨人的里根已經69歲了,從1975年以後就沒有出任公職。昔日他的對手尼克松、洛克菲勒已經退出政治舞臺。四年前他幾乎擊敗福特贏得黨內提名,因此這一次始終處於領先。布什等人試圖挑戰他,但沒有什麼效果。這一次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7月就召開了,里根又一次想出奇招,他希望前總統福特當他的副總統候選人。
福特真動心了,他的條件是要有實權,也就是美國有倆總統,國務卿和財政部長是他的人,人選是基辛格和格林斯潘。里根一看胃口這麼大,嚇回去了,找布什當搭檔。
福特和里根繼續叫勁比壽命,看誰成為美國活得最久的總統,福特死在2006年,比里根多活了45天,93歲零165天,但按副總統排名,福特只排在第三位,因為有一位活到98的,還有一位活到96的。
里根出線,是共和黨保守派的重新崛起,黨內自由派不幹了。洛克菲勒已死,他們支援伊利諾伊的聯邦眾議員約翰·安德森。黨內提名失敗後,安德森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大選,一度有很高的支援率。
共和黨分裂,*黨應該高興,但他們中的不少人也支援安德森,因為*黨也處於分裂的狀態。
失業率居高不下、通貨膨脹、能源危機加上人質危機,卡特成為千夫所指,支援率只有28%。泰迪·肯尼迪出面挑戰卡特,一度領先,但卡特後來居上,贏得了提名。肯尼迪出局後,安德森的支援率迅速下降,因為支持者都支援卡特去了。他們原來支援安德森,是因為不喜歡肯尼迪。
在*黨全國大會上,卡特接受提名後,懸掛在上空的氣球應該快速落下,營造喜慶氣氛,但機器出了毛病,導致氣球以非常緩慢的速度落下,看得大家脖子都僵直了。這種情況在1996年共和黨代表大會和2004年*黨代表大會上也出現過,這三次大會選出的候選人無一例外輸了大選。
卡特輸在局勢,也輸在他根本就沒有對策。怎麼搞好經濟,他沒有計劃,只是里根說什麼他攻擊什麼。
越戰失敗加上人質危機,超過60%的美國人認為國防支出太少了,讓美國變得這麼沒出息,因此里根保證加大國防支出,重建強大的美軍。大多數美國人同時認為政府權力太大了,里根便承諾減少政府權力。最實惠的是承諾給老百姓減稅,此外為了爭取婦女選票,里根承諾上任後提名第一位婦女*官,並在全國保障婦女權益。
別的不說,提起任命*官來,卡特就生氣。我倒是想任命個女*官,可是這四年裡九位大老爺沒有一個病死的,也沒有一個退休的,害得我沒有機會呀。對於里根的各項計劃,他一味攻擊,自己也沒有什麼可行的計劃,選民們自然就不樂意了,爭取不到中間選民,選舉肯定輸了。
1980年大選結果,里根獲得的選票,卡特獲得41%的選票,安德森獲得的選票,在選舉人票上,里根以489比49比0大勝。
卡特卸任後寫書教課,2002年獲得諾貝爾獎,一有國際衝突時他便出面調解,是目前卸任時間最久的美國總統,國家已經負擔他的安全保衛工作28年多了。
里根上臺,是美國保守派的勝利,開始了長達28年的保守派的主流時代。1980年大選也是美國黨派政治的一個分水嶺,里根的勝利導致黨派大洗牌,等於兩黨重組。*黨內的保守派投奔共和黨,使得共和黨在南方佔絕對優勢。共和黨內的自由派投奔*黨,使得*黨在北方佔絕對優勢,兩黨之爭重新按地域進行了劃分。
里根剛剛上任即遇刺,這場預測終止了一個應驗了140年的對美國總統的詛咒。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詛咒終止(1)
1811年,印第安納領地的總督威廉·哈瑞森率領軍隊,在蒂皮卡諾與印第安人謝尼部落交戰。哈瑞森佔絕對優勢,但損失慘重,堪堪戰敗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戰敗後,投靠英國人。在第二次美英戰爭中,哈瑞森擊敗了英軍和印第安人聯軍,並擊斃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