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以不到1%的比例獲勝,最後選舉人票的結果是303對189,如果杜威贏得這三個州,就能夠以267對235獲勝,因此他等到11月3日早上,確定在三州失敗了,才認輸。
南方*黨只贏得了四州,39張選舉人票,進步黨只贏得了150萬張選票,和之前估計的1000萬張選票相距甚遠,這兩位不爭氣,也是共和黨失利的原因之一。
杜魯門取勝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失敗者無所顧忌,在競選中反正是公認的失敗者了,因此說話也沒有顧忌,永遠處於攻擊的一方。他並不是所有人都攻擊,而是隻攻擊杜威一個。其他兩位也攻擊杜威,因為他處於領先地位。一旦攻擊起來,杜魯門什麼話都說,造成的後果是共和黨失敗後痛定思痛,決定也要放狗,這才出現了麥卡錫這個怪胎。
1947年5月,國會透過限定總統任期的第22條憲法修正案,到1951年2月獲得足夠州的批准,這條憲法修正案就是針對羅斯福的情況,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強勢總統非要死在白宮裡,對總統任期做了限制。這條修正案不包括現任總統,杜魯門開始競選連任了,如果連任成功,就會成為最後一位也是第二位破壞兩屆任期慣例的人,因為他的第一任任期超過兩年。
從1949年到1952年,對內,杜魯門要面對以麥卡錫為首的右傾勢力的攻擊;對外,先丟掉了中國,然後在朝鮮打成平手,撤了麥克阿瑟引起一場風波。民意調查表明,62%的人不支援他,後來只有尼克松和布什在這一點上超過了他。在新罕布什爾初選失敗後,杜魯門退出競選。
*黨本想由杜魯門競選連任,他突然退出,參議員、田納西人基福弗幾乎成了唯一的候選人,贏得了大部分州的初選。如果在今天,他肯定出線了。可是當時*黨的規矩還是各州的黨大佬指定黨大會的代表,和初選結果無關,因此誰出線掌握在各州大佬們手中。這些大佬,包括杜魯門,都不喜歡基福弗,因為他是靠打擊有組織犯罪而出名的。
打擊集團犯罪,這樣的形象多受選民歡迎,為什麼不喜歡他?
因為基福弗的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大城市的*黨政治組織和黑手黨有關係,這不是自毀長城嗎?
不支援他,那就支援杜魯門吧,杜魯門也同意再為黨的事業奮鬥一次,可是大佬們一分析,連*黨選民都只有36%的人支援杜魯門,他去參選肯定是個墊背的。
那麼還有誰合適?
大家的腦子裡都出現了一個名字。
變動的前夜(1)
現任北約盟軍統帥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四年前的大選,兩黨都看上了這位戰爭英雄,但被他一口回絕了。
在美國的戰爭英雄中,艾森豪威爾應該屬於另類了,其他人好歹也上過前線,槍林彈雨沒少經歷過,可是艾森豪威爾從來沒有上過前線,放在中國就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名將。唯一一次面臨危險是諾曼底登陸後,他去視察部隊,一架德國飛機栽下來了,他趕緊臥倒,嚇得旁邊的一位英軍旅長趕緊過來看看有沒有受傷。艾森豪威爾爬起來,毫毛都沒有傷到,很禮貌地感謝該旅長,該旅長說你受不受傷沒關係,就是別在我的地盤上受傷。
艾森豪威爾高中畢業後先打工,因為他哥在上大學,需要錢。兩年後投考海軍學院,考試透過了,可是歲數太大,人家不要。在本州參議員的幫助下,1911年進入西點軍校,1915年以前50%的成績畢業。西點1915屆將星匯粹,一共出了59名將軍。
不想成為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在美國不適用,因為在美國想當將軍首先要上軍校,而不是先去扛槍。上了軍校的艾森豪威爾的願望並非當將軍,而是當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大聯盟的明星比將軍可威風多了,但這個願望無法實現。畢業後在步兵服役,沒有到歐洲參加一戰。
和平年代當軍官是個倒黴的差事,按部就班。1936年,當了16年少校的艾森豪威爾終於升中校了,原因之一是很多競爭者早就退役掙大錢去了,只有他還苦哈哈地當職業軍人。1941年他升為准將,但從未出任過指揮官。
美國參戰後,艾森豪威爾先在五角大樓做計劃,1942年才終於等到了機會,去倫敦指揮歐戰,成為二戰中美國英雄榜的老大。1948年,在謝絕兩黨邀請後,他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年應杜魯門之召任北約統帥,1952年退休,繼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黨找到艾森豪威爾,這次他不謝絕了,而是表態,我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