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月的145億美元。

儘管如此,“信徒”們仍在辯稱———貿易順差沒有降下來,那是人民幣升值不夠,升值6%不行,那就升值16%,甚至升值60%試一試。筆者倒是建議他們立即從書本回到現實,世界已經因“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而變遷。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的經濟貿易結構天翻地覆,已顛覆了傳統貿易和匯率理論。此前,國與國的經貿關係的基本特徵是,各國在本國生產商品和服務,透過進出口的方式提供給對方———在這種模式中,銷售額和利潤都附著在同一件商品上,屬於同一家公司,同一國籍。但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直接設廠,跨國公司品牌的商品中,銷售額和利潤已經被分離,跨國公司透過OEM,不需要直接製造,卻可以透過品牌授權等方式拿走更多的利潤。在不需要標註“美國利潤”的同時,銷售額卻變成了“中國製造”,變成了中國貿易順差的“罪責”。

簡單地說,當國際貿易中,商品的銷售額和利潤分離,分屬不同國別的企業,原先建立在銷售額與利潤同一體上的傳統貿易與匯率理論必然失效。

這種新的國際經貿生態是怎樣形成的呢?按照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先生的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因為政治壁壘和地緣的隔離,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形成了壁壘森嚴的兩種不同經濟體。西方國家採用了市場經濟,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土地和勞動力等價格不斷攀升,逐漸形成了一個高價格體系;中國等國則採用了計劃經濟,造成短缺經濟的現實,土地和勞動力等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形成了一個低價格體系。就像在長江上建了一個三峽大壩,上游的價格水位很高,下游的價格水位很低。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政治壁壘降低,加上因特網等高科技跨越了地緣的距離,跨國公司發現,它們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價差,將製造基地搬遷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從而極大地降低製造成本,為公司構造巨大的新利潤空間。隨著製造能力向中國的大規模轉移,必然帶動中國的勞動力和土地等價格的上漲,隨之而來的商業和金融服務業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價格上漲。與此同時,美國的商品價格則出現下降趨勢,以低價著稱的沃爾瑪的崛起正是把握了這一趨勢。

人民幣升值解決貿易順差如抱薪救火(2)

目前,國際經貿關係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基本結構,即隨著美國製造能力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必然向金融衍生經濟升級。由於金融衍生階段賺錢更容易,美國人消費大手大腳,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消費增長之源;中國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基地,從世界各地採購原材料,加工為成品後,再運到美國等西方國家銷售。此結構中,在中美之間,美國必然持續出現大額的貿易逆差,中國必然持續出現大額的貿易順差;在中國與原材料提供國之間,中國是貿易逆差,原料提供國則是貿易順差。但是,從利潤流向的角度,在中美之間,美國是鉅額的利潤順差國,這種鉅額的利潤順差,反過來又支援了美國金融資產的價格上漲。

無須迴避,在這種新結構中,只要中國“世界工廠”的基本角色不變,中國和美國之間不可能實現貿易額的基本平衡,而中國的“世界工廠”的基本定位至少會持續10~20年。目前,由於中國“世界工廠”的發展仍然在上升週期之中,中國對美貿易逆差將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保持高位,甚至不排除繼續上漲的可能。

如果非要把中美間的貿易平衡作為至高無上的目標,那麼有兩個方法:一、中國儘快超越OEM品牌代工廠的階段,使得中國製造與中國品牌、中國資本合為一體,但這最多隻能是區域性實現,因為美國資本、美國品牌和中國製造的結合已經是既成事實;二、中國形成與美國並雄的強大金融市場,可以有足夠的金融資產收益養活國民,然後把製造能力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但這在至少10~20年內都是奢望。

非要達成貿易平衡不可的話,那隻剩下一個辦法———將人民幣大幅升值,自廢了“世界工廠”的“武功”,將“世界工廠”的歷史機遇慷慨地轉贈他國。即使那樣,美國的貿易逆差仍然不會減少,除非美國人不再消費,或者自己重拾製造。

事實上,試圖透過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來減少貿易順差,不僅不能實質性地減少貿易順差,更可能會刺激更多的熱錢偽裝成貿易順差或外商直接投資“偷渡”中國,從這層意義上說,用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來減少貿易順差,只能是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