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受災,戶部火急火燎籌備糧草,然而受災的地方實在太多,面積太大,幾乎半壁江山的官府都在眼巴巴等著朝廷的賑糧,就算朝廷果真將賑糧送到晉州,你覺得能有多少糧食?餘刺史,陛下和朝廷有心無力啊……”
餘刺史呆住,接著臉色發白,這個玩笑開大了,可是,今日此情此景。若付善言不說這番謊言,還能怎麼辦?
失魂落魄地慘笑兩聲,餘刺史又流淚了:“如此,晉州百姓生望斷絕矣!第一個百姓餓死之日,下官便從城頭跳下,以此殘軀向鄉親父老謝罪便是……”
李素抿唇黯然不語。
從長安出發。一直到晉州,一路所見所聞,不得不說,大唐的官吏果然都是心繫百姓的好官,幾乎沒見到作威作福或是怠政懶惰的庸官和貪官,每到一地,官員總是忙前忙後,頂著百姓的咒罵和指責,不發怒。也不冷漠,個個都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任勞任怨形象,挖心掏肺對百姓,最後無力迴天時,把自己的命搭上算是謝罪……
都是好人,都是好官,從不見他們喊過什麼空洞的口號,可做的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造福守牧一方。
生於斯世。何其幸哉。
李素心頭泛起淡淡的感動,因為感動。所以必須要為百姓和這些可愛的官員們做點事。
“先開官倉……”李素斷然道:“官倉的糧食能撐十日,這十日裡,我來想點別的辦法。”
餘刺史垂頭不語,臉上的絕望之色一直未曾消退,顯然,他對李素這一行人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李素也很無奈。他幾乎都對自己絕望了。
人還沒到晉陽,他已覺得前後無路,進退兩難,這趟差事果然來者不善。
奉旨出長安時,李世民的旨意是追查謠言。這是最主要的任務,可一路走到現在,李素忽然發覺,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填飽百姓的肚子,而且這是所有問題和隱患的根源,百姓的肚子管住了,誰還有本事煽動大家造反?誰還有能力讓謠言肆虐蔓延?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籌集糧食?
戶部和國庫指望不了了,不是朝廷不管百姓死活,而是受災太廣,而國庫糧草有限,分配到每個地方的糧草只能是杯水車薪,所以晉州也好,晉陽也好,現在主要只能靠自籌自救。
想到這裡,李素不由重重嘆氣,整個晉州的百姓都已淪落到啃樹皮草根的地步了,如何自救?怎麼救?神仙也變不出糧食啊。
*************************************************************
李素一行暫時在刺史府住下。
餘刺史盡了禮數,親自將李治和李素等人安置在刺史府後院東邊的廂房裡,然後便顧不得官場的規矩,告了罪後風風火火去安置城外難民了。
李治盤腿坐在廂房內,手託著腮,一臉愁意地嘆氣。
李素眉頭緊蹙,凝神不知在思索著什麼。
方老五,王樁和付善言等人則守在屋外廊下,廂房內外一片死寂。
不容樂觀的情勢令所有人心頭彷彿壓著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抑得有點喘不過氣來。
不僅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也是關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若不能解決眼前的困境,等待李素和李治的,或者說等待李世民和大唐的,將是關內四道烽煙盡起,各地民亂如火如荼,好好的貞觀盛世,最後只能換來刀劍屠戮,將這大好盛世親手葬送。
廂房內,李治小臉蛋佈滿愁容,擰結成難看的一團,小小年紀的他,也知道如今遇到了麻煩,天大的麻煩。
“子正兄,咱們如何辦?上哪裡弄那麼多糧食賑濟難民呢?”李治幽幽嘆道。
李素苦笑:“你問我,我問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本事再大也變不出糧食……”
“難道眼睜睜看百姓餓死?”
“這句是廢話,說點有營養的……”李素翻了個白眼,道:“幸好官倉還能支撐十日,這十日內,我終歸會想到辦法的……”
李治精神一振,喜道:“子正兄真能想出辦法嗎?真的嗎?”
“又是一句廢話……”李素嘆道,沉吟半晌,又道:“糧食先不提,現在重要的是晉州城外的難民,既然動工搭建棚帳,那就必須有個章程,也必須立一些規矩,否則必生大亂。”
“什麼章程規矩?”李治滿頭霧水道:“搭好棚帳讓百姓住進去,如果覺得冷就生幾堆篝火,還待怎樣?”
李素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