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嘆息一聲,李素不得不接受自己已不再是寶寶的事實,定了定神,問出了一個久縈於懷的疑問。
“舅父大人,陛下晉小甥的爵位,此舉恐怕不單單是因為我立的功吧?陛下背後可另有深意?”
這個問題困擾李素很久了,當初李世民甘露殿晉爵之時李素便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晉爵並不簡單,這些年李世民一直刻意壓著自己的升遷之路,固然是因為年紀原因,也擔心驟升高位而難堵天下悠悠眾口,如今李世民竟力排眾議將自己晉為縣公,恐怕裡面另有文章。
李績含笑看了他一眼,道:“你倒是敏銳,居然能察覺此事另有門道,倒也不枉這些年修煉出來的道行。”
李素苦笑道:“小甥這些年從來不敢踏足朝堂太深,充其量也就在河邊走走,可是縱然走在河邊,難免也溼了鞋,勉強還是能窺得幾分門道,只是看得到卻看不透,小甥實在慚愧……”
李績笑道:“你這個年紀,能看到已屬難得,對自己不必苛責……”
頓了頓,李績笑容漸斂,神情變得嚴肅起來:“帝王行事難以揣度,所謂‘聖心難測’便是這個意思,晉你之爵當然也不可能是隨意為之……以我猜測,陛下晉你的爵位一則確因你這次立功頗大,雖然這些年總是壓著你的升遷,但這次因你之故而引進真臘稻種,惠澤天下,社稷愈發鞏固,如此大功若仍然壓著不升賞,怕是說不過去,陛下不僅怕寒了你的心,也怕寒了功臣們的心……”
“二則,是為拉攏,無可否認,老夫在大唐軍中還算有幾分分量,你與老夫認親可不止是李家的家事,老夫是頗有威望的大將軍,你是後起新秀英傑,如今兩家成了血脈親人,陛下便不得不思量了,不管你與老夫是怎麼想的,在陛下眼裡,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兩家其實同為一家,利益也是休慼相關的,所以陛下晉你的爵位,其中也不乏給老夫示恩的意思,讓你我兩家知聖恩之隆,不與天家生二心……”
李素點點頭,這兩個原因他早已猜到,只是,晉爵背後恐怕仍不會如此簡單。
李績沉默片刻,接著道:“三則,老夫私下揣度聖心,晉你之爵恐怕與新立的東宮太子有關……”
李素一愣,愕然望向李績。
李績淡淡道:“不必如此吃驚,前太子謀反事敗,東宮之位空懸,陛下再立新儲君是遲早的事……”
“可是舅父大人,陛下新立東宮,與小甥何干?”
“誰說與你無關?陛下十幾個皇子都眼巴巴盯著東宮之位,可是世人皆知,真正有希望問鼎東宮者,只有兩位皇子,魏王和晉王,因為他們是長孫皇后嫡出,天家立儲的規矩向來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除非這兩位皇子品行德望太差,否則別的皇子基本沒有希望了……”
深深看了李素一眼,李績道:“魏王和晉王,與你的交情恐怕不淺吧?”
李素苦笑道:“晉王與我的交情確實不錯,可是魏王與我,卻是似敵似友之間,說到交情,未免有些慚愧了,小甥除了坑過他幾次外,基本沒幹過太感人的事讓魏王殿下引我為知己……”
李績冷笑:“你與魏王的那點小糾葛,看在朝堂君臣眼裡只不過是孩童玩鬧罷了,友也好,仇也好,不過是那麼一回事,前些日子魏王主動登門,試圖拉攏你,卻被你拒絕,此事已傳遍了朝堂,你以為陛下不知道?此事旁人或許當成了一樁笑談,但陛下怕是已留了心,魏王既然主動拉攏你,當然是看中你的才智,晉王天性純樸,他與你交好自然是因為你二人在晉陽並肩平亂的緣分,未來的大唐太子不論是魏王還是晉王,你對他們二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陛下在立新太子之前,先把你抬舉起來,作為將來東宮潛邸舊臣,若干年後新君甫立,百廢待興,有你這位大唐百年難遇的英傑輔佐,大唐江山的新舊交替時期方不至於出現亂象……”(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
被人抬舉當然是自豪的事,尤其是被皇帝陛下抬舉,李素性子淡泊,但心中還是有一絲自我價值被肯定的竊喜。
當然,竊喜過後李素很快恢復了冷靜,不管李世民對他怎樣的看重,事實上,他仍成了李世民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只是自己這顆棋子落下的位置比較重要而已。
重要的棋子,仍舊還是棋子,而且無法反抗,這個事實令李素有些無奈。
“陛下既知我和魏王有過恩怨,若魏王入主東宮,陛下不擔心魏王將來登基後殺了我?”
李績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帝王眼裡看到的是江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