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夢境,同小姨子講述。才一講究,小姨子就臉色大變,說:“你這個白痴,高牆怎能種白菜?真是‘白種’(中)了!而我還睡在你旁邊?哼!你臭美喲!你甫想了,門兒都沒有!”
這讀書人一聽,完了,沒指望了,赴京考試“門兒都沒有”,一定會落榜,就垂頭喪氣地走回家。不料,在半路上,讀書人碰到岳母。岳母問,為何如此無精打采、悶悶不樂?讀書人只好把夢境、和小姨子的說詞告訴岳母。
岳母聽完後,很高興地大叫說:“哇!太棒了!恭喜你了!高大城牆種白菜,表示你會“高中”上榜:而小姨子睡在你身邊,表示‘該是你翻身的時候了’!”
同樣一件事,若能從正面、樂觀的方向來思考,就會使自己充滿“喜悅和盼望”!所以──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悲觀的人,是在成功中尋找挫折!
一八一四年,法國大將軍陶梅尼在前線打仗時,被敵軍的炮彈轟斷一條腿。他出院返回部隊後,每天幫他擦皮鞋的勤務兵,看到將軍斷了一條腿,嚇得哭了起來!“你哭什麼?”陶梅尼將軍笑著說:“以後你只要擦一隻皮鞋就夠了!這不是很棒嗎。”
記得一次搭飛機時,機上的螢光幕出現一則新聞畫面──有一個青年在一次觸電意外中,失去了雙手雙腳,他幾乎痛不欲生:然而,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
畫面中,這青年沒有雙手、雙腳,不過,他已學會用“嘴巴”轉開水龍頭!當他想看書時,“沒有手”可以翻書頁,他家人則幫他訂做一個頭箍,戴在額頭上:頭箍上有一細長的鐵條,當他輕輕“轉頭”時,細鐵條就可以幫他“翻書”。
後來,這年輕人覺得,他沒雙手、雙腳,一直待在家裡很沒意義,於是他加入了醫院義工行列:其他義工推著輪椅,送他進入每個病房,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講話!
每個住院的病患,看到這位“沒有雙手、雙腳”的年輕人,居然“滿心歡喜”、“臉帶笑容”地來探望他們,並鼓勵他們要“勇敢地活下去”,都大感驚訝和感動,因為比起“沒有雙手、雙腳的人”,他們自己已經“幸福多了”!
的確,當我們埋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別人“連腳都沒有”!只有在看見別人“沒有雙手、雙腳、雙眼”時,才知道自己是“那麼幸福”,我們如何能再自艾自怨、悲觀自嘆?
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
是的,“喜悅”、“樂觀”、“正面思考”也是一種習慣,讓我們一直保持“喜悅、樂觀”的心情,使它成為一種“開啟心靈之門、增進情緒智慧”的好習慣! 相反地,“沒有好的習慣”,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哦!
《靜心一得》
有一個罪犯,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處了死刑。 罪犯聽到判決後,大聲喊冤,也氣憤的怒吼:“我不服氣!這太不公平了!我從小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在貧民篇里長大,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沒有人願意接納我,才逼得我走上絕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氣──我死不瞑目!”
法官聽了,要罪犯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他:法官以平穩的口吻說:
“我也是個孤兒,我小時候也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
當我們手中擁有一顆“酸溜溜的檸檬”時,我們何不把它做成一杯“冰涼甘甜的檸檬汁”?
一個“EQ高手”,不能屈服於顛沛的困境,更不在窮苦了倒時,始終怪罪“時運不濟”、“造化弄人”!畢竟每個人都無法一出生,就拿到“好牌”:只有在拿到一手“壞牌”時,還能夠心存樂觀、奮發圖強,把“壞牌”打得讓人刮目相看,才是一個“高情緒智商”的人啊!
參、讓暴怒的情緒“換跑道”
老師,你的髮型好像“金毛獅王”!
*惱怒,會將我們理智的燈吹熄!
有時,讓我們憤怒不已的,
既不是別人,也不是不順遂的環境,
而是“我們自已”!
原本一件事並不壞,但我們的眼睛、腦袋,
卻以“負面角度”武“自毀性”想法,
把它想成很壞,以致“暴跳如雷”!
宋朝有兩位兄弟檔的“理學大師”,名叫程頤、程顯:他們兩人的才華、學問都很好。有一次,他們兄弟一起參加“詩友會”,大家吟詩作樂,以請會友。席間,有人為了讓場面更形熱鬧,就召來“歌妓”助興。
當時,哥哥程頤一看到歌妓出現,即顯出不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