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大規模的作戰,準備時間非常長,有時候從決定動兵,到真正開始動兵,長的甚至需要一年的時間,最短的也需要三個月時間才能成行。
除了官僚們的拖沓之外,道路難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打仗需要物資,各種物資要先集中到出發地,道路實在是不給力,稍微下點雨,就基本上沒法走了,所以物資準備時間需要很長時間。
就算是好不容易準備好了物資,開始進兵了,軍隊的行動速度也堪比蝸牛一般緩慢,於孝天以前看書或者上網的時候,看到不少有關古代行軍速度的資訊,說古代軍隊一天行軍距離,一般情況下不會超出三十里,有時候只能走十幾裡,他就很納悶這是為什麼。
但是他到了陸上走了幾次之後,才理解了這是為什麼了,古代的道路實在是讓人無語,大軍行動不光是當兵的走,還要攜帶大量的輜重物資以及大炮,這些東西必須要靠著車輛運輸,在這樣的道路上想要走快,根本就不可能。
當兵的要一邊走一邊還要修路,給車輛通行打通道路,下午早早的還要停下來安營紮寨,一天實在是走不了多長時間,道路也根本滿足不了大規模的物資運送。
但是於孝天決心在他控制的地盤上,不能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了,道路是民生的基礎,同時也是重要的軍事設施,沒有像樣的好路,是不成的,一旦有事分散的物資人力,很難快速進行調動,更談不上快速反應了。
明朝北方建奴和明軍打的是一塌糊塗,北方的兵力一直不是很充足,就算是最危急的時刻,大明朝廷也沒有輕易將南方的軍隊朝北方調,也是因為道路的原因。
從四川把兵調到遼東,期間從派人傳令,到地方軍隊接受命令開始準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再行軍,又需要很長時間,往往不等地方的軍隊走到地方,出事地方的戰事早就已經結束了,所以說起來大明常備軍數量不少,但是直至其滅亡,也極少從南方調兵到北方參戰,道路限制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次於孝天要來一個大手筆,將淡水城的道路徹底整治一番,要徹底改變以前這裡道路交通情況太差的情況。
築路工程是和修渠工程同時開工的,各鄉各村之前的衛生大整頓經過為期近半個月的整治之後,已經變得好了許多,棍棒之下沒人再敢不關注他們住處的衛生情況了,各村都飲用上了乾淨的水源,開挖出了排水的下水道,村子裡面不再汙水橫流,許多地方的積水坑也被填埋了起來,改善了村子周邊的環境。
另外經過前期動員之後,各村也開始做好了修建水渠的準備工作,各村負責的施工規劃圖紙,也下發到了各村之中,村裡面的人看不懂不要緊,淡水城派人去他們村子裡面,田間地頭上用白灰給他們劃出線,讓他們照著白灰畫出的線進行施工就可以了。
至於挖出的土方,除了加固在溝渠兩側夯實做成堤壩之外,多出的土方,則用於填平一些低窪的地方,還有就是將其堆放在要施工的道路沿線。
近千名苦役營的苦役們還有各處購買來的奴隸們,被集中了起來,近二百輛雞公車被分發下去。
另外大批新運來的鐵鍬鎬頭以及藤筐竹簍,也已經到位,還有采石場的石匠們,也已經用採下的巨石,雕鑿出了十幾個大石磙,作為碾壓道路之用。
根據最初的規劃,這些苦役們,被分成了六組,同時在六個地方開始施工,基本上沒有為其配備畜力,全部要靠著人力完成。
為此還調派了一箇中隊二百多人的戰兵,來負責看押監督這些苦役和奴隸們,還有專門負責進行規劃記工的人員,來給這些苦役們分派任務,指導他們施工。
在築路工程正式開始之前,於孝天已經在淡水城外,通往船寮的道路上進行了實驗性的施工,以此來培養一些監工,來為下一步大面積開工做準備。
於孝天設計的道路施工標準,其實也是照抄了後世鄉村公路的施工式樣,後世許多鄉村公路,因為資金和財力有限,也並未採用水泥或者是瀝青來進行鋪路,同樣也是就地取材,差不多也是使用的純人力來進行築路,不過修築的公路基本上都是土路罷了。
但是就算是後世最落後的鄉村公路,也要比現在這裡的主幹道要強的太多,起碼鄉村公路的路基,也是經過夯實和碾壓過的,上面多少也要鋪上一層碎石或者爐渣沙子,起碼下雨天不會有很多泥。
所以他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因陋就簡,採用這樣的道路修築方式。
按照於孝天的計劃和要求,道路兩側必須要開挖出來兩條排水溝渠